1.简答题- (共3题)
1.
柴油机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某种尾气处理技术利用氨气(NH3)与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降低污染物排放,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一个A分子是由_____个原子构成的;
(2)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3)结合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该反应中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C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均发生了改变。

(1)一个A分子是由_____个原子构成的;
(2)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3)结合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该反应中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C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均发生了改变。
2.
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
(1)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鱼儿能在水中生存,其原因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 B 水能分解生成氧气 C 水中溶解一定量的氧气
(3)鱼缺氧时会浮到水面呼吸,这说明氧气_____(填“易”或“不易”)溶于水。
(4)航天飞船发射过程中,常以液态氢作燃料,液态氧作助燃剂,写出液态氢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1)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鱼儿能在水中生存,其原因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 B 水能分解生成氧气 C 水中溶解一定量的氧气
(3)鱼缺氧时会浮到水面呼吸,这说明氧气_____(填“易”或“不易”)溶于水。
(4)航天飞船发射过程中,常以液态氢作燃料,液态氧作助燃剂,写出液态氢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3.
18世纪末,人们就开始了对水的组成的研究。
(1)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不久,卡文迪许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
(2)基于卡文迪许实验,可得出的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_____。
(3)后来,科学家进一步利用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证明水的组成,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填“1”或“2”)。①与②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在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示意图____。

(5)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分子质量 B 分子种类 C 分子间隔
(1)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不久,卡文迪许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
(2)基于卡文迪许实验,可得出的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_____。
(3)后来,科学家进一步利用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证明水的组成,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填“1”或“2”)。①与②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在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示意图____。

(5)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分子质量 B 分子种类 C 分子间隔
2.流程题- (共1题)
4.
空气中氧气约占21%,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工业上制氧气流程图:

(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氮气的沸点﹣196℃,氧气的沸点﹣183℃,在蒸发的过程中_____(填“氮气”或“氧气”)先被蒸发出来。
(3)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引起物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_____。

(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氮气的沸点﹣196℃,氧气的沸点﹣183℃,在蒸发的过程中_____(填“氮气”或“氧气”)先被蒸发出来。
(3)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引起物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前,小组成员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2:不能代替,查阅资料知金属镁很活泼,可能会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Mg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步骤Ⅰ说明装置的气密性_____。
(3)步骤Ⅱ中,关闭止水夹的目的是_____。
(4)推测猜想2成立的现象证据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5)该小组认为,即使步骤Ⅲ中水的体积恰好占集气瓶体积的1/5,也不能说明猜想1成立,理由是_____。
(6)小组中同学对镁条与瓶中气体的反应提出了进一步的猜想:甲同学认为镁条先与O2反应,乙同学认为镁条先与N2反应。为进一步检验他们的猜想,可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镁条,点燃后迅速放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待镁条熄灭后,_____。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2:不能代替,查阅资料知金属镁很活泼,可能会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
(进行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组装好装置后,打开止水夹,手捂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烧杯中导管末端有一段液柱 |
Ⅱ | 关闭止水夹,点燃镁条,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好塞子 |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白烟,剩余固体为白色带状物 |
Ⅲ |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 烧杯中水从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2/5 |
(解释与结论)
(1)Mg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步骤Ⅰ说明装置的气密性_____。
(3)步骤Ⅱ中,关闭止水夹的目的是_____。
(4)推测猜想2成立的现象证据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5)该小组认为,即使步骤Ⅲ中水的体积恰好占集气瓶体积的1/5,也不能说明猜想1成立,理由是_____。
(6)小组中同学对镁条与瓶中气体的反应提出了进一步的猜想:甲同学认为镁条先与O2反应,乙同学认为镁条先与N2反应。为进一步检验他们的猜想,可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镁条,点燃后迅速放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待镁条熄灭后,_____。
4.推断题- (共1题)
6.
下列字母A~G表示的7种物质由C、H、O、Mn、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我们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C可生成A及D,B在空气中一般不能燃烧,但在盛有D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E,F在D中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A、E物质的名称或符号_____;_____。
(2)如图为F在盛有D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反应现象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符号符号表达式_____。
A.回答以下问题 |
(2)如图为F在盛有D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反应现象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符号符号表达式_____。

5.科普阅读题- (共1题)
7.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方便面是很受欢迎的速食品,关于它的传闻有很多。
传闻1:方便面含盐超标 我们知道,常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6g,长期过多摄入可能引发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经检测,每包方便面评价含食盐约3g。
传闻2:方便面的面饼五分之一以上都是油 专家建议常人每天摄入油量不宜超过25g,长期高油脂摄入会导致高脂血症等疾病。研究人员将90g油炸型方便面面饼研碎,在加热条件下,用乙醚(C2H5OC2H5)作溶剂浸泡、提取、分离,得到的油约20g。
传闻3:吃方便面胃里面会形成一层蜡模 有传闻称碗装方便面的面碗内有一层蜡,会随食物进入人体产生危害。事实上,面碗内的耐热防水材料是聚苯乙烯,不是蜡。泡面时,聚苯乙烯的释放量远低于每天每千克体重0.04mg的安全摄入量。
传闻4:吃一包方便面要解毒32天 人们担心面饼中食品添加剂BHT(油脂抗氧化剂)危害健康。BHT每天的最大可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3mg。我国相关标准规定,食品中每千克油脂中BHT的添加量不超过0.2g。因此,就算每天吃5包方便面,摄入的BHT也不会超标。
传闻5:面饼不会变质 事实上,面饼中的油会发生酸败而变质,产生“哈喇味”。过氧化物是酸败过程的一种中间产物,会加速面饼的变质。图2是不同条件下,某品牌方便面中过氧化值(与过氧化物含量成正比)的测定结果。用不同品牌的方便面进行测定,变化规律类似。看完上面关于传闻的解读,相信你对如何健康食用方便面已有心得。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常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_____ g。
(2)测定面饼中油含量的操作包括_____(填序号,下同)。
A 将面饼研碎 B 用乙醚浸泡 C 加热
(3)方便面不开袋时,影响其过氧化值的因素有_____。
(4)下列关于方便面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不能添加食品添加剂 B 食用时,调料包应酌量添加
C 包装袋破损会缩短保质期 D 食用时,尽量搭配蔬菜
(5)判断传闻3的真假并说明理由:_____。
方便面是很受欢迎的速食品,关于它的传闻有很多。
传闻1:方便面含盐超标 我们知道,常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6g,长期过多摄入可能引发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经检测,每包方便面评价含食盐约3g。
传闻2:方便面的面饼五分之一以上都是油 专家建议常人每天摄入油量不宜超过25g,长期高油脂摄入会导致高脂血症等疾病。研究人员将90g油炸型方便面面饼研碎,在加热条件下,用乙醚(C2H5OC2H5)作溶剂浸泡、提取、分离,得到的油约20g。
传闻3:吃方便面胃里面会形成一层蜡模 有传闻称碗装方便面的面碗内有一层蜡,会随食物进入人体产生危害。事实上,面碗内的耐热防水材料是聚苯乙烯,不是蜡。泡面时,聚苯乙烯的释放量远低于每天每千克体重0.04mg的安全摄入量。
传闻4:吃一包方便面要解毒32天 人们担心面饼中食品添加剂BHT(油脂抗氧化剂)危害健康。BHT每天的最大可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3mg。我国相关标准规定,食品中每千克油脂中BHT的添加量不超过0.2g。因此,就算每天吃5包方便面,摄入的BHT也不会超标。
传闻5:面饼不会变质 事实上,面饼中的油会发生酸败而变质,产生“哈喇味”。过氧化物是酸败过程的一种中间产物,会加速面饼的变质。图2是不同条件下,某品牌方便面中过氧化值(与过氧化物含量成正比)的测定结果。用不同品牌的方便面进行测定,变化规律类似。看完上面关于传闻的解读,相信你对如何健康食用方便面已有心得。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常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_____ g。
(2)测定面饼中油含量的操作包括_____(填序号,下同)。
A 将面饼研碎 B 用乙醚浸泡 C 加热
(3)方便面不开袋时,影响其过氧化值的因素有_____。
(4)下列关于方便面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不能添加食品添加剂 B 食用时,调料包应酌量添加
C 包装袋破损会缩短保质期 D 食用时,尽量搭配蔬菜
(5)判断传闻3的真假并说明理由:_____。
6.单选题- (共20题)
11.
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水
②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③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
④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⑤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①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水
②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③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
④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⑤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A.①② | B.③④ | C.④⑤ | D.②④ |
12.
抗甲型流感的药物达菲可用莽草酸(C7HI0O5)制取,有关莽草酸的正确说法是( )
A.莽草酸是氧化物 |
B.莽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10 |
D.每个莽草酸分子里含有5个氢分子 |
23.
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称为“高密度液态水”.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性质与水不同 |
B.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的液态水(0~100℃)的大 |
C.分子不再运动 |
D.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 |
24.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雾 |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
26.
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 |
B.a点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
C.a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
D.a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 |
7.选择题- (共1题)
28.
请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抽刀断水水更流, 。
②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
④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古诗词中许多诗句运用典故,抒情言志,言精意丰。李白《行路难》中“ , “,用姜尚(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施展宏伟抱负的愿望;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 ”,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8.多选题- (共1题)
9.填空题- (共4题)
30.
用化学用语或解释化学符号的含义填写下列空白:
(1)3个镁原子_____;
(2)2个钠离子_____;
(3)5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
(4)2H_____;
(5)2O2_____。
(1)3个镁原子_____;
(2)2个钠离子_____;
(3)5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
(4)2H_____;
(5)2O2_____。
32.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结露法空气取水器可用于野外获取淡水,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蒸发冷凝器中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吸附剂中主要物质为SiO2和CaCl2,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CaCl2中钙、氯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1)蒸发冷凝器中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吸附剂中主要物质为SiO2和CaCl2,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CaCl2中钙、氯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空气是一种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以防腐,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
(3)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①酒精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②冬季进入室内,眼镜片上有一层水雾,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③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4)下列属于稀有气体用途的是_____
A 进行医疗急救 B 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 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空气是一种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以防腐,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
(3)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①酒精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②冬季进入室内,眼镜片上有一层水雾,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③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4)下列属于稀有气体用途的是_____
A 进行医疗急救 B 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 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10.实验题- (共3题)
34.
中华的“茶文化”历史悠久。
(1)泡茶用无污染的天然水为最佳。天然水属于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古时,人们还会收集雪,融成水后泡茶。雪融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_____(填“改变”或“不变”)。
(2)紫砂壶是珍贵的泡茶壶具。紫砂是指矿石成分中二氧化硅、氧化铝及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陶土。SiO2、Al2O3、Fe2O3都属于_____(填“单质”或“氧化物”)。
(1)泡茶用无污染的天然水为最佳。天然水属于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古时,人们还会收集雪,融成水后泡茶。雪融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_____(填“改变”或“不变”)。
(2)紫砂壶是珍贵的泡茶壶具。紫砂是指矿石成分中二氧化硅、氧化铝及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陶土。SiO2、Al2O3、Fe2O3都属于_____(填“单质”或“氧化物”)。
35.
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

(1)红磷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冒出_____并放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2)补全空白处的实验步骤。
a.组装仪器,然后_____;
b.如图所示,在集气瓶中加入50mL水,并夹紧止水夹;
c.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迅速塞紧胶塞;
d.待红磷熄灭后,打开止水夹,记录此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3)同学们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30mL,造成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1)红磷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冒出_____并放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2)补全空白处的实验步骤。
a.组装仪器,然后_____;
b.如图所示,在集气瓶中加入50mL水,并夹紧止水夹;
c.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迅速塞紧胶塞;
d.待红磷熄灭后,打开止水夹,记录此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3)同学们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30mL,造成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