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如图是实验过滤操作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的边缘要_____漏斗边缘.
(2)过滤时,烧杯口应靠在_____,液面要_____滤纸的边缘;玻璃棒要靠在_____;漏斗下端的管口应紧贴_____.
(3)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4)该操作用于水的净化,所除掉的是水中的_____杂质.
(5)过滤两次后观察发现,过滤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1)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的边缘要_____漏斗边缘.
(2)过滤时,烧杯口应靠在_____,液面要_____滤纸的边缘;玻璃棒要靠在_____;漏斗下端的管口应紧贴_____.
(3)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4)该操作用于水的净化,所除掉的是水中的_____杂质.
(5)过滤两次后观察发现,过滤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
水通直流电,可观察到正负电极上都出现_____,可以用_____检验正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可以用_____检验负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①_____;②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3.
电解水的实验事实是负极与正极分别产生体积比为2:1的氢气和氧气.查阅资料获知:氢气的密度是0.0899g/L,氧气的密度 1.429g/L,请计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3.选择题- (共6题)
9.
默写古诗文及对联名句。
①{#blank#}1{#/blank#}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blank#}2{#/blank#} 。 (杜牧《 赤壁 》)
③{#blank#}3{#/blank#} ,松间沙路净无泥,{#blank#}4{#/blank#} 。(苏轼《浣溪沙》)
④{#blank#}5{#/blank#} ,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⑤但愿人长久,{#blank#}6{#/blank#} 。 (苏轼《水调歌头》)
⑥青山有幸埋忠骨,{#blank#}7{#/blank#} 。 (《杭州岳墓对联》)
⑦舟已行矣,而剑不行,{#blank#}8{#/blank#} ?(《刻舟求剑》)
⑧安不忘危,{#blank#}9{#/blank#} 。 (《汉书·陈汤传》)
4.单选题- (共9题)
10.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A | 热胀冷缩 |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
B | 酒香不怕巷子深 | 分子不断地运动 |
C |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
D |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A.A | B.B | C.C | D.D |
11.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用小木条探究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②用鸡蛋壳和食醋制二氧化碳;③用过滤法使硬水转化为软水;④用一只冷碟子放在烛火上方获得炭黑;⑤用1L黄豆和1L绿豆混合所得体积小于2L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①用小木条探究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②用鸡蛋壳和食醋制二氧化碳;③用过滤法使硬水转化为软水;④用一只冷碟子放在烛火上方获得炭黑;⑤用1L黄豆和1L绿豆混合所得体积小于2L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A.①②③ | B.④⑤ | C.②③④ | D.③⑤ |
14.
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
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 |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
18.
泉城济南,景色秀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与保护环境的倡导不相符的是( )。
①污水排入大明湖;②随意丢弃方便袋;③植树种花搞绿化;④禁用含磷洗衣粉;⑤护城河旁烧垃圾。
①污水排入大明湖;②随意丢弃方便袋;③植树种花搞绿化;④禁用含磷洗衣粉;⑤护城河旁烧垃圾。
A.只有①⑤ | B.只有①③ | C.只有①②⑤ | D.只有③④ |
5.填空题- (共8题)
19.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表示:

(
表示氯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1)请写出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 (填化学式);
(4)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5)以甲图为例分析,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

(



(1)请写出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 (填化学式);
(4)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5)以甲图为例分析,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
20.
以下每组由三种物质组成,分析把它们放在一组内的理由,然后从备选答案中找出与它们同一类别的物质,将它们的序号填在编辑框上.
(1)氧化铜、五氧化二磷、水_____
A 铜 B 氧化铝 C 磷 D 空气
(2)氢气、氮气、铁_____
A 碳 B 二氧化锰 C 水 D 高锰酸钾
(3)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_____
A 磷 B 硫 C 盐水 D 锰酸钾.
(1)氧化铜、五氧化二磷、水_____
A 铜 B 氧化铝 C 磷 D 空气
(2)氢气、氮气、铁_____
A 碳 B 二氧化锰 C 水 D 高锰酸钾
(3)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_____
A 磷 B 硫 C 盐水 D 锰酸钾.
21.
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如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
A 沉淀 B 过滤 C 煮沸 D 蒸馏 E 吸附
(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_____;
(3)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进行投药消毒,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也可用为饮水消毒剂,次氯酸钙[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
A 沉淀 B 过滤 C 煮沸 D 蒸馏 E 吸附
(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_____;
(3)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进行投药消毒,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也可用为饮水消毒剂,次氯酸钙[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2.
某非金属元素R的氧化物中含有R 40%,R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又知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试通过计算,推测元素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
23.
在一些重要活动或一些商业庆典时,常悬挂一些氢气球,但有时气球破裂遇到明火时很容易发生爆炸或引起火灾,因此有人用密度稍微比氢气大的稀有气体氦气充填气球,这样既可以使气球上升,又杜绝了安全隐患.请据此简要回答:
(1)从以上事实中可以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
(2)用氦气充填气球的优点是:_____.
(1)从以上事实中可以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
(2)用氦气充填气球的优点是:_____.
24.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字母)_____.
A 汽水 B 蒸馏水 C 矿泉水 D 水蒸汽
(2)如图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字母)_____.
A 汽水 B 蒸馏水 C 矿泉水 D 水蒸汽
(2)如图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
25.
易生水垢的水中含_____较多,叫_____水,这种水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转化成含_____较少的_____水.区分这两种水的方法是分别向其中加入_____,振荡,产生丰富泡沫的是_____水,不会产生丰富泡沫的是_____水.
26.
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中,对得到气体检验的操作。

(l)操作中,盛氧气的试管管口向上,盛氢气的试管管口向下,其主要原因是_____。
(2)检验氢气时,如果_____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_____,则表示氢气比较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点燃时易发生_____,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_____。

(l)操作中,盛氧气的试管管口向上,盛氢气的试管管口向下,其主要原因是_____。
(2)检验氢气时,如果_____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_____,则表示氢气比较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点燃时易发生_____,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27.
如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②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
(5)氨气的化学式为(NH3)标出该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②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
(5)氨气的化学式为(NH3)标出该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计算题:(1道)
选择题:(6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8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