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456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6

1.推断题(共1题)

1.
如图中,甲、乙、丙、丁都含有铁元素,甲是氧化物,其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70%;乙是黑色粉末丙和丁是含两种元素的盐,反应③为化合反应。请写出:

(1)X的名称_____。
(2)①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③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单选题(共14题)

2.
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关于这三个反应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需要加催化剂
B.都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都生成氧化物
D.生成等量的O2消耗KMnO4的质量最大
3.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溶液,加入锌粉的质量与洗涤、干燥后的固体质量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Cu(NO32
C.若原混合液中含有硝酸铝,则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仍相等
D.反应中溶液的质量先变小后交大,但反应前溶液质量仍相等
4.
有一包镁粉和氧化镁的混合物共25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60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A.8gB.10gC.12gD.13g
5.
下列变化类型与“钢铁生锈”相同的是(  )
A.水的蒸发B.镁的燃烧C.干冰升华D.海水晒盐
6.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单质:金刚石、水银、干冰
B.有机物;碳酸钠、醋酸,酒精
C.混合物:空气、石油、天然气
D.清洁能源:核能、太阳能、汽油
7.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是对我省杜康酒的赞美。“酒越陈越香醇”是指酒在存放过程中可生成有香味的乙酸乙酯(C4H8O2),下列有关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8+16×2)g
B.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生成乙酸乙酯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未发生改变
D.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8.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为硅
B.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5
C.三种元素的原子中铝易失电子
D.相同质量的三种元素的单质含原子数最多的是铝
9.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
C.甲烷具有可燃性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10.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C.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电解水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1.
配制一定溶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可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一定偏小的操作是(  )
A.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刻度
B.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时右盘忘记放纸片
C.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搅拌溶解时有液体溅出
D.用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3%的氯化钠溶液,量6%氯化钠溶液时仰视刻度
12.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C.将 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t2℃时,把A、B、C三种物质各25g分别入50g水中均得到饱和溶液,但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不相等
13.
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鉴别的物质
鉴别的方法
A
氯化钠与氢氧化钠
加水溶解,测温度
B
氯化钾与氯化铵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二氧化碳与氮气
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D
羊毛纤维与化学纤维
灼烧,闻气味
 
A.AB.BC.CD.D
14.
下列法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是(  )
A.燃煤脱硫后使用B.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
C.开发氢能、可燃冰D.露天烧桔杆制取草木灰
15.
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鱼肉B.蔬菜C.稻米D.芝麻油

3.填空题(共6题)

16.
2019年9月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将在郑州举行。场馆建设中用到了大量的铜、铁、铝等金属材料。已知: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铁、铜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把上述三种金属样品分别编号为X,Y、Z.若把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则X、Y溶解,Z不溶解,另取X、Y分别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Y溶解、X不溶解。请回答:
(1)X与Z的硫酸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Y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7.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已知的化学式为HClO,是一种酸。

(1)该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符号为_____;
(2)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单质与氧化物的质量比为_____;
(3)上述反应发生后加人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8.
化学源于生活,井服务于生活。
(1)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异昧,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2)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_____。
19.
工业制镁的方法为:

(1)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上述流程中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
20.
为了除去粗盐中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需进行如下操作:①溶解;②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入适量盐酸;⑤蒸发、结晶。[提示: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1)请写出操作②中加入Na2CO3溶液后,生成沉淀的化学式_____;
(2)操作④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什么_____?
(3)操作④中若加入过量盐酸也不会影响精盐的纯度,为什么_____?
21.
在化学实验中,很多因素对实验现象成结果都有影响。
(1)请举例说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_____。
(2)相同温度下,碘分别在等量的水和汽油中溶解性不同,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_____?

4.实验题(共4题)

22.
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

(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
(2)用装置A制取CO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填B或C)。
(3)采用D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原因_____。
(4)该实验说明_____收集到CO2的含量较高(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请结合上图说明你的理由:_____
(5)请设计实验,证明反应进行到300s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_____。
(6)向盛有12g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样品的锥形瓶中,加入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呈酸性,锥形瓶内固体与溶液的总质量为107.6g,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
23.
如图为验证Na2O2性质的实验,将A中产生的潮湿CO2通入到足量的Na2O2粉末中,充分反应,已知:Na2O2与水作用生成一种碱和O2,与CO2作用生成碳酸盐和O2

(1)A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_____。
(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只写1个);
(3)若由C装置收集反应后的气体,请把C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
24.
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请写出D中试管内主要气体的化学式_____;
(2)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的实验现象是什么_____?
25.
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能证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绕的条件之一”的一组对比实验是_____(填序号)
(2)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