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下面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小城市房价走向如何,已经成为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 |
B.辩论赛上,他引经据典,挥洒自如,气势夺人,为赛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
C.中国海监船前往我国钓鱼岛海域正常巡航,日本军舰再次拦截,消息传来,大家无不义愤填膺。 |
D.“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仅是一个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 |
2.句子默写- (共1题)
2.
古诗文默写
(1)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关雎》中统摄全诗的的句子是:“ , 。”
(4)诗抒情言志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 , 。”两句抒发了自己渴望为朝廷收复失地的理想;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则用“ , 。”表达了自己不劳而获的愧疚之情。
(1)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关雎》中统摄全诗的的句子是:“ , 。”
(4)诗抒情言志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 , 。”两句抒发了自己渴望为朝廷收复失地的理想;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则用“ , 。”表达了自己不劳而获的愧疚之情。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3.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二)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②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选自《左传·秦晋崤之战》)
注:①管:钥匙。②无乃:大概。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3】选文(一)略写了长勺之战的过程,你是如何理解的?
【小题4】选文(二)写蹇叔对秦国准备攻打郑国的看法:结合选文(一)说说曹刿和蹇叔对战争取胜因素的看法有何不同?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二)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②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选自《左传·秦晋崤之战》)
注:①管:钥匙。②无乃:大概。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3】选文(一)略写了长勺之战的过程,你是如何理解的?
【小题4】选文(二)写蹇叔对秦国准备攻打郑国的看法:结合选文(一)说说曹刿和蹇叔对战争取胜因素的看法有何不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