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1)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______
Ce3++ H2O2+ H2O ="==" Ce(OH)4↓+_______H+
(2)已知某待测液由Ag+、Mg2+、K+、Ba2+、NH4+、NO3-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第二步: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第三步:再过滤,取少量滤液,逐渐滴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在此过程中没有沉淀和气体产生,加热该溶液,可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①写出第三步加热该溶液后,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待测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和NO3-离子,一定不含有_________离子,还有一种离子不能确定其是否存在,要检验这种离子的实验方法是(填写实验名称)___________。
③往含等物质的量CO32-和HCO3-的溶液中滴入HCl溶液,下列表示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与加入的HCl溶液体积关系图正确的是_________。
Ce3++ H2O2+ H2O ="==" Ce(OH)4↓+_______H+
(2)已知某待测液由Ag+、Mg2+、K+、Ba2+、NH4+、NO3-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第二步: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第三步:再过滤,取少量滤液,逐渐滴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在此过程中没有沉淀和气体产生,加热该溶液,可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①写出第三步加热该溶液后,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待测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和NO3-离子,一定不含有_________离子,还有一种离子不能确定其是否存在,要检验这种离子的实验方法是(填写实验名称)___________。
③往含等物质的量CO32-和HCO3-的溶液中滴入HCl溶液,下列表示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与加入的HCl溶液体积关系图正确的是_________。

2.
Ⅰ、为探究CO2与过量的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三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甲实验中CO2与过量的NaOH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丙实验装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实验中,如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且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Ⅱ、为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热稳定性,某同学设计了“套管实验”,装置如图:

(1)小试管B中应装的药品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和大试管A相连的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中出现的现象预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工业碳酸钠大多采用侯氏制碱法制取,所得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NaCl,现欲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方案一:沉淀分析法
(1)称取质量为m1 g的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______________(填操作)、洗涤、烘干、称量得到m2 g固体,则Na2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气体分析法
(2)把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产生CO2的体积,实验结束后,量筒中得到V mL液体,则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题目中气体体积均已经换算成标准状况),为了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B中的溶液为饱和碳酸氢钠,因为二氧化碳难溶于饱和碳酸氢钠,但选用该溶液后实验结果仍然不够准确,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1)请写出甲实验中CO2与过量的NaOH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丙实验装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实验中,如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且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A.NaOH 和Na2CO3 | B.Na2CO3 | C.Na2CO3和NaHCO3 | D.NaHCO3 |

(1)小试管B中应装的药品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和大试管A相连的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中出现的现象预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工业碳酸钠大多采用侯氏制碱法制取,所得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NaCl,现欲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方案一:沉淀分析法
(1)称取质量为m1 g的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______________(填操作)、洗涤、烘干、称量得到m2 g固体,则Na2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气体分析法
(2)把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产生CO2的体积,实验结束后,量筒中得到V mL液体,则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题目中气体体积均已经换算成标准状况),为了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B中的溶液为饱和碳酸氢钠,因为二氧化碳难溶于饱和碳酸氢钠,但选用该溶液后实验结果仍然不够准确,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
已知物质A~I之间的转化关系符合下图所示.其中A、C、F、G、I为常见固体且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为海水中主要溶质,B为常温下常见液体;E为黄绿色气体,H是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镁条在H气体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A、I和B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有黄绿色气体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试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镁条在H气体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A、I和B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有黄绿色气体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
现有镁、铝合金5.1g完全溶于稀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共收集到氢气5.6L,计算:
(1)氢气的物质的量是 。
(2)双线桥法表示出铝和盐酸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求这种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
(1)氢气的物质的量是 。
(2)双线桥法表示出铝和盐酸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求这种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
2.单选题- (共5题)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可鉴别NaCl、 NaBr、 KI 三种溶液 |
B.可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Cl2中的HCl 气体 |
C.用加热方法可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 |
D.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 气体 |
7.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MnO2+4H++2Cl﹣![]() |
B.大理石与盐酸反应:CO32﹣+2H+ = H2O+CO2↑ |
C.向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OH-+H+![]() |
D.漂白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Ca2++ CO2+ H2O = CaCO3↓+2H+ |
8.
将一定质量的NaHCO3分为三等份,第一份直接加入盐酸中,消耗盐酸物质的量为n1,第二份首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再加入盐酸中,消耗盐酸物质的量为n2,第三份首先加热,使其部分分解后,再加入盐酸中,消耗盐酸物质的量为n3,假若与盐酸都完全反应,则n1、n2、n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n1=n2=n3 | B.n2>n1>n3 | C.n1>n2>n3 | D.n1>n3>n2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