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某厂废酸主要含硫酸、Fe3+、Fe2+、TiO2+、Al3+,利用该废液制备过二硫酸铵[(NH4)2S2O8]和TiO(OH)2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i.
ii.pH>7时,Fe2+部分生成Fe(II)氨络离子[Fe(NH3)2]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A为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2)取少量TiO(OH)2,用稀盐酸溶解,滴加少量KSCN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少量H2O2,出现微红色。焙烧TiO(OH)2获得的TiO2会发黄,发黄的杂质可能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滤渣I的主要成分除Fe(OH)2、Al(OH)3外,还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加入H2O2的目的是氧化除掉Fe(II)氨络离子[Fe(NH3)2]2+,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2[Fe(NH3)2]2++_____+4H2O+H2O2=______+4NH3·H2O
(5)过二硫酸铵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6)常温下,含硫微粒主要存在形式与 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H4HSO4溶液制备过二硫酸铵时,在阳极放电的离子主要为HSO4-,则阳极区电解质溶液的pH范围为____<pH<____,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已知:i.
金属离子 | TiO2+ | Fe3+ | Fe2+ | Al3+ |
开始沉淀的pH | 1.2 | 1.9 | 7.0 | 3.2 |
沉淀完全的pH | 2.8 | 3.1 | 9.4 | 4.7 |
ii.pH>7时,Fe2+部分生成Fe(II)氨络离子[Fe(NH3)2]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A为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2)取少量TiO(OH)2,用稀盐酸溶解,滴加少量KSCN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少量H2O2,出现微红色。焙烧TiO(OH)2获得的TiO2会发黄,发黄的杂质可能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滤渣I的主要成分除Fe(OH)2、Al(OH)3外,还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加入H2O2的目的是氧化除掉Fe(II)氨络离子[Fe(NH3)2]2+,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2[Fe(NH3)2]2++_____+4H2O+H2O2=______+4NH3·H2O
(5)过二硫酸铵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6)常温下,含硫微粒主要存在形式与 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H4HSO4溶液制备过二硫酸铵时,在阳极放电的离子主要为HSO4-,则阳极区电解质溶液的pH范围为____<pH<____,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2.
黄铜矿(CuFeS2)是最重要的铜矿,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铜是由它提炼的。
铜矿冶炼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2CuFeS2+O2=Cu2S+2FeS+SO2 ;2Cu2S+3O2=2Cu2O+2SO2;2Cu2O+Cu2S=6Cu+SO2
回答下列问题:
(1)Cu属于_____区的元素,黄铜矿中铜离子基态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2)铜矿冶炼过程中产生的SO2可用于生产硫酸,SO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冶炼过程还产生了Cu2S 、Cu2O,其中熔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黄铜矿不溶于稀硫酸,但可以溶解在稀硝酸中,硝酸将其中的铁、硫元素氧化到高价态,可以用黄血盐K4[Fe(CN)6]检验Fe3+的存在,1 mol K4[Fe(CN)6]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
(4)Cu2O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晶胞的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Cu原子配位数为__________,最近的两个O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nm。
铜矿冶炼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2CuFeS2+O2=Cu2S+2FeS+SO2 ;2Cu2S+3O2=2Cu2O+2SO2;2Cu2O+Cu2S=6Cu+SO2
回答下列问题:
(1)Cu属于_____区的元素,黄铜矿中铜离子基态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2)铜矿冶炼过程中产生的SO2可用于生产硫酸,SO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冶炼过程还产生了Cu2S 、Cu2O,其中熔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黄铜矿不溶于稀硫酸,但可以溶解在稀硝酸中,硝酸将其中的铁、硫元素氧化到高价态,可以用黄血盐K4[Fe(CN)6]检验Fe3+的存在,1 mol K4[Fe(CN)6]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
(4)Cu2O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晶胞的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Cu原子配位数为__________,最近的两个O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nm。

2.推断题- (共1题)
3.
有机物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下图是以它为初始原料设计出的转化关系图(部分产物、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略去),Y是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

已知:
(1)X为芳香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2;
(2)烷基苯在高锰酸钾的作用下,侧链被氧化成羧基:
;
(3)
(苯胺,易被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G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3)F→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Y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满足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
①含有苯环;②只含一种官能团;③1 mol该有机物能与2 mol NaHCO3完全反应。
(6)请写出以C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_______________。

已知:
(1)X为芳香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2;
(2)烷基苯在高锰酸钾的作用下,侧链被氧化成羧基:

(3)

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G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3)F→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Y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满足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
①含有苯环;②只含一种官能团;③1 mol该有机物能与2 mol NaHCO3完全反应。
(6)请写出以C为原料制备

3.单选题- (共5题)
4.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室温“可呼吸”Na—CO2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充电时“呼出”CO2。“吸入”CO2时,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吸收的全部CO2中,有2/3转化为Na2CO3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吸入”CO2时,电流流向为:MWCNT→导线→钠箔 |
B.“呼出”CO2时,Na+向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移动 |
C.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CO2+4Na++4e-=2Na2CO3+C |
D.电解液选用高氯酸钠-四甘醇二甲醚的优点是导电性好,与金属钠不反应,难挥发 |
5.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1H12O5Br |
B.该有机物可以发生加成、取代、还原反应 |
C.1 mol该有机物最多与3 mol NaOH 反应 |
D.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产生22.4 L H2 |
6.
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A的原子序数是B和D原子序数之和的1/4,C的原子半径在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甲和丙是D元素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乙和丁是B元素的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0.005 mol/L戊溶液的pH=2,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省略),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C、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原子个数比为1:2 |
B.C、E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
C.简单离子半径:D> C> B |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E>A |
7.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目的 |
A | 向待测液中滴加盐酸和稀硫酸 | 产生白色沉淀 | 待测液中含有Ag+ |
B | 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 | 水层几乎为无色 | 苯与溴发生了化学反应 |
C | 向稀硝酸与铜反应后的试管中(铜片剩余)加入稀硫酸 | 铜片完全溶解 | 稀硫酸可以将铜片氧化 |
D |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不变蓝 | 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
A.A | B.B | C.C | D.D |
8.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糖类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B.天然纤维、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
C.人工制造的分子筛是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铝硅酸盐材料 |
D.为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在食盐中必须添加一定量的KI |
4.实验题- (共1题)
9.
硫酸亚铁可与等物质的量的硫酸铵生成硫酸亚铁铵,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 NH4)2Fe(SO4)2·6H2O。该物质可以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醇,是一种复盐,在空气中比一般亚铁盐稳定,常被用作氧化还原滴定的基准物。下面是某实验小组制取硫酸亚铁铵的部分装置与实验步骤:

①称取约5 g铁屑放入锥形瓶中,加入15 mL 10% Na2CO3溶液,小火加热10分钟,倒掉剩余的碱液后,用蒸馏水洗净铁屑,干燥。
②称取2.24 g 铁屑放入锥形瓶中,由分液漏斗滴加20 mL 3 mol/L硫酸溶液。
③待反应结束后,由分液漏斗加入适量的(NH4)2SO4溶液,并将上述混合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缓慢加热,浓缩至表面出现晶膜为止。
④放置冷却,析出晶体,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前,检查反应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①中小火加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②中滴加硫酸溶液时留取少许溶液于分液漏斗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③中理论上需加入2 mol/L (NH4)2SO4溶液______________mL。
(6)无水乙醇洗涤晶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取1.00 g高锰酸钾样品,再加入硫酸酸化,并配成250 mL溶液。取出25.00 mL,用浓度为0.1000 mol/L的(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用去标准液20.00 mL。则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①称取约5 g铁屑放入锥形瓶中,加入15 mL 10% Na2CO3溶液,小火加热10分钟,倒掉剩余的碱液后,用蒸馏水洗净铁屑,干燥。
②称取2.24 g 铁屑放入锥形瓶中,由分液漏斗滴加20 mL 3 mol/L硫酸溶液。
③待反应结束后,由分液漏斗加入适量的(NH4)2SO4溶液,并将上述混合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缓慢加热,浓缩至表面出现晶膜为止。
④放置冷却,析出晶体,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前,检查反应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①中小火加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②中滴加硫酸溶液时留取少许溶液于分液漏斗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③中理论上需加入2 mol/L (NH4)2SO4溶液______________mL。
(6)无水乙醇洗涤晶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取1.00 g高锰酸钾样品,再加入硫酸酸化,并配成250 mL溶液。取出25.00 mL,用浓度为0.1000 mol/L的(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用去标准液20.00 mL。则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