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426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2

1.综合题(共1题)

1.
近年来,我国(PCB)印刷电路板制造业发展迅速,总产值居世界第一。工业上常用CuCl2和盐酸的混合液作为蚀刻液,蚀刻PCB表面的铜箔。
已知:①一定条件下,Cu与Cu2+反应可生成+ 1价铜。
②氯化亚铜(CuCl)难溶于水,可与Cl-形成CuCl32-进入溶液。
Ⅰ.蚀刻过程中将Cu转化为CuCl32-去除。
(1)蚀刻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CuCl+2Cl-CuCl32-
(2)蚀刻液中的盐酸可大大提高蚀刻效率,结合上述反应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
Ⅱ.蚀刻一段时间后,将蚀刻废液中的CuCl32-转化为Cu2+,即可再生循环利用,常用方法如下:
(1)化学再生:加入H2O2溶液可使蚀刻液再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电解再生(电极不参与反应):按下图装置,使蚀刻液再生并回收金属Cu。

①在______极(填“a”或“b)”)回收得到金属Cu。
②结合电极反应解释阳极区蚀刻液再生的原理:________。
③实际电解过程中,通常在两极上均产生少量气体,则流出液1、流出液2混合后,还需补充试剂________,得到可循环使用的再生液。
④研究表明:其他条件不变,使用无膜电解槽再生时,一段时间后,电极上析出的Cu总量反而会随电解时间的増长而减少。解释Cu的总量减少的原因: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的结构为:

下图是P的合成路线

(1)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2) 中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a是_________。
(4)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5)⑥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6)当④中反应物以物质的量之比1:1发生反应时,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单选题(共6题)

3.
BHT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由对甲基苯酚()合成BHT的常用方法有2种(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HT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BHT与对甲基苯酚互为同系物
C.BHT中加入浓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
D.方法一的原子利用率高于方法二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盐析可分离提纯蛋白质
B.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
C.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天然纤维
D.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用于制取肥皂
5.
2017年中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高能量密度材料,该成果发表在《Nature》上,合成该材料所需主要原料为草酰二肼(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草酰二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碱性
B.完全水解可得3种化合物
C.含有的官能团也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
D.与联二脲()互为同分异构体
6.
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Cl>P
B.碱性:NaOH>KOH
C.热稳定性:SiH4>CH4
D.还原性:S2->F-
7.
同学们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SO2及其水溶液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ⅰ. SO2溶于水
ⅱ. 向ⅰ的水溶液中滴入品红溶液
ⅲ.将ⅱ的溶液加热
 
A.ⅰ的溶液呈酸性,是由于SO2+H2OH2SO32H++SO32-
B.ⅱ中品红褪色,不足以证明具有漂白性的是SO2
C.ⅲ中溶液恢复红色,一定是H2SO3分解造成的
D.上述实验涉及SO2的溶解性和强氧化性
8.
下列关于水处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法可淡化海水
B.ClO2、O3均可代替Cl2作为自来水消毒剂
C.Na2S做沉淀剂可处理含Cu2+、Hg2+的工业废水
D.明矾在水中可以水解生成Al(OH)3胶体,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4.填空题(共1题)

9.
CO2的有效利用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和能源短缺问题。
(1)CO2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其性质和用途。
①CO2的电子式是_____,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_____共价键(填“非极性”或“极性”)。
②在温度高于31.26 ℃、压强高于7.29×106Pa时,CO2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CO2流体,它可用作萃取剂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与用有机溶剂萃取相比,用超临界CO2萃取的优点有: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新型纳米催化剂Na-Fe3O4和HMCM-22 的表面将CO2转化为烷烃,其过程如下图。

上图中CO2转化为CO的反应为:CO2(g)+H2(g)=CO(g)+H2O(g)  △H=+41kJ/mol 
已知:2CO2(g)+6H2(g)=C2H4(g)+4H2O(g)  △H=-128kJ/mol 
①则图中CO转化为C2H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按系统命名法,图中X的名称是__________。
③关于X与Y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实验式相同 b.都有4种一氯代物 c.都易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④催化剂中Fe3O4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一定比例的FeCl2和FeCl3溶于盐酸,然后在 60 ℃下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pH≈10,继续搅拌,得Fe3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5.实验题(共1题)

10.
探究0.5mol/L FeCl3溶液(pH=1)与不同金属反应时的多样性的原因。 (各组实验中:所用FeCl3溶液体积相同;金属过量;静置、不振荡)
实验
金属
现象及产物检验
I
镁条
立即产生大量气体;金属表面变黑,该黑色固体能被磁铁吸引;液体颜色由棕黄色逐渐变为红褐色;片刻后气泡减少;金属表面覆盖有红褐色沉淀,此时取反应后的液体,滴加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II
铜粉
无气体产生;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1)根据实验I的现象,推测红褐色液体为胶体,并用光束照射该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到_________得以证实。
(2)已知Fe和Fe3O4均能被磁铁吸引。
①为了确定黑色固体的成分是否含有Fe和Fe3O4,重复实验I,及时取少量镁条表面生成的黑色粉末,洗净后进行实验如下:

该实验说明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结合现象写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__。
②除上述结论外,分析实验I的现象,可知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一定还有_________。
(3)实验Ⅰ、Ⅱ现象的差异,与Fe3+、Mg2+、Fe2+、H+、Cu2+的氧化性强弱有关,其顺序是Mg2+<Fe2+<_________。
(4)继续研究0.5mol/L FeCl3溶液(pH=1)与Fe的反应。
实验
金属
现象及产物检验

铁粉
持续产生少量气体;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底部有红褐色沉淀,经检验,溶液pH=4;含有Fe2+,无Fe3+

铁丝
无明显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浅绿色,经检验,溶液 pH=2,含有Fe2+和Fe3+;Fe3+被还原的量多于实验Ⅲ。
 
①实验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
②已知:相同条件下,H+在溶液中的移动速率远大于Fe3+。结合实验I、Ⅱ,由反应中金属表面离子浓度的变化,推测实验III、IV现象差异的原因: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6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