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尼龙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以A(C6H10)原料通过氧化反应制备G,再通过缩聚反应合成尼龙,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B到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3)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
(4)E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
(5)由G合成尼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一种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1)_____________。
(7)1,4-二溴环己烯(
)是多数有机合成一种重要的中间体,设计由B为起始原料制备1,4-二溴环己烯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B到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3)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
(4)E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
(5)由G合成尼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一种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1)_____________。
(7)1,4-二溴环己烯(

2.
钒(23V)是我国的丰产元素,广泛应用于催化及钢铁工业,有“化学面包”、金属“维生素”之称。回答下列问题:
(1)钒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
(2)V2O5常用作SO2转化为SO3的催化剂。基态S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为________形;气态SO3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其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形;固体SO3的三聚体环状结构如图所示,该结构中S—O键长有a、b两类,b的键长大于a的键长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

(3)V2O5溶解在NaOH溶液中,可得到钒酸钠(Na3VO4),该盐阴离子中V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也可得到偏钒酸钠,其阴离子呈如图所示的无限链状结构,则偏钒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4)钒的某种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若它的晶胞参数为x nm,则晶胞的密度为__________ g/cm3。
(1)钒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
(2)V2O5常用作SO2转化为SO3的催化剂。基态S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为________形;气态SO3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其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形;固体SO3的三聚体环状结构如图所示,该结构中S—O键长有a、b两类,b的键长大于a的键长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

(3)V2O5溶解在NaOH溶液中,可得到钒酸钠(Na3VO4),该盐阴离子中V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也可得到偏钒酸钠,其阴离子呈如图所示的无限链状结构,则偏钒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4)钒的某种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若它的晶胞参数为x nm,则晶胞的密度为__________ g/cm3。

3.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储藏国,金属钨可用于制造灯丝、合金钢和光学仪器,有“光明使者”的美誉;现以白钨矿(主要成分为CaWO4,还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铁等杂质)为原料冶炼高纯度金属钨,工业流程如下:

已知:①钨酸酸性很弱,难溶于水;
②完全沉淀离子的pH值:SiO32-为8,WO42-为5;
③碳和金属钨在高温下会反应生成碳化钨。
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生产纯碱常先制得碳酸氢钠,此法叫“联碱法”,为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即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再通入CO2,最终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溶液,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2)流程中白钨矿CaWO4和纯碱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
(3)滤渣B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___。调节pH可选用的试剂是:__(填选项)
(4)检验沉淀C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____。
(5)为了获得可以拉制灯丝的高纯度金属钨,不宜用碳而必须用氢气作还原剂的原因是___。
(6)将氢氧化钙加入钨酸钠碱性溶液中可得到钨酸钙,已知某温度时,Ksp(CaWO4)=1×10-10,Ksp[Ca(OH)2]=4×10-7,当溶液中WO42-恰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等于10-5mol/L)时,溶液中c(OH-)=___。

已知:①钨酸酸性很弱,难溶于水;
②完全沉淀离子的pH值:SiO32-为8,WO42-为5;
③碳和金属钨在高温下会反应生成碳化钨。
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生产纯碱常先制得碳酸氢钠,此法叫“联碱法”,为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即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再通入CO2,最终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溶液,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2)流程中白钨矿CaWO4和纯碱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
(3)滤渣B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___。调节pH可选用的试剂是:__(填选项)
A.氨水 | B.盐酸 | C.NaOH溶液 | D.Na2CO3溶液 |
(5)为了获得可以拉制灯丝的高纯度金属钨,不宜用碳而必须用氢气作还原剂的原因是___。
(6)将氢氧化钙加入钨酸钠碱性溶液中可得到钨酸钙,已知某温度时,Ksp(CaWO4)=1×10-10,Ksp[Ca(OH)2]=4×10-7,当溶液中WO42-恰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等于10-5mol/L)时,溶液中c(OH-)=___。
2.单选题- (共5题)
4.
2018年11月4日凌晨,福建泉州泉港区发生“碳九”泄露,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碳九”芳烃主要成分包含
(a)、
(b)、
(c)等,下列有关三种上述物质说法错误的是



A.a、b、c互为同分异构体 | B.a、b、c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
C.a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 D.1molb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反应 |
5.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5.6 g铁与足量硫加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
B.1 mol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3NA |
C.在0.1 molNaHSO4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总数为0.3NA |
D.6.2g白磷分子中含P—P键为0.2NA |
6.
下列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其中只有W、Y、Z为同周期元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元素 | X | W | Y | Z | R |
原子半径(pm) | 37 | 64 | 66 | 70 | 154 |
主要化合价 | +1 | -1 | -2 | +5、-3 | +1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按X、W、Y、Z、R的顺序依次增大 |
B.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晶体可能是离子晶体,也可能是分子晶体 |
C.W、Y、Z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ZH3>H2Y>HW |
D.R元素可分别与X、W、Y三种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 |
7.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净化装置省略)。仅用以下实验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 a中的液体 | b中的物质 | c中收集的气体 | d中的液体 |
A | 浓氨水 | 碱石灰 | NH3 | H2O |
B | 浓硝酸 | Cu | NO2 | H2O |
C | 浓硫酸 | Na2SO3 | SO2 | NaOH溶液 |
D | 稀硝酸 | Cu | NO | NaOH溶液 |
A.A | B.B | C.C | D.D |
8.
练江整治已刻不容缓,其中以印染工业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 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设计了如下工业流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I中主要含有的气体有N2、NO、CO |
B.X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可通入过量的空气 |
C.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离子方程式是:NH4++NO2-=N2↑+2H2O |
D.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
3.实验题- (共1题)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夹持设备已略)制备氯气并探究氯气及其卤族元素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漂白粉换成KClO3,则反应中每生成21.3g Cl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NA。
(3)装置B可用于监测实验过程中C处是否堵塞,若C处发生了堵塞,则B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
(4)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此时C中Ⅰ、Ⅱ、Ⅲ依次可放入____(填选项a或b或c)。
(5)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氯气时,可观察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打开活塞,将D中少量溶液加入E中,振荡E,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漂白粉换成KClO3,则反应中每生成21.3g Cl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NA。
(3)装置B可用于监测实验过程中C处是否堵塞,若C处发生了堵塞,则B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
(4)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此时C中Ⅰ、Ⅱ、Ⅲ依次可放入____(填选项a或b或c)。
选项 | Ⅰ | Ⅱ | Ⅲ |
a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浓硫酸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b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无水氯化钙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c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碱石灰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5)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氯气时,可观察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打开活塞,将D中少量溶液加入E中,振荡E,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