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
前景。
(1)已知:CH3OH(g)=HCHO(g)+H2(g) △H=+84kJ⋅mol−1,
2H2(g)+O2(g)═2H2O(g) △H=−484kJ⋅mol−1
工业上常以甲醇为原料制取甲醛,请写出CH3OH(g)与O2(g)反应生成HCHO(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0.2molCO与0.4molH2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 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B两点对应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A________PB(填“>,<,=”)
②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代号)
a.H2的消耗速率是CH3OH生成速率的2倍 b.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压强不再改变
③在P1压强、T1°C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填计算结果)
④T1°C、1L的密闭容器内发生上述反应,测得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CO:0.1mol, H2:0.2mol, CH3OH:0.2mol。此时v正________ v逆(填> 、 < 或 =)。

(1)已知:CH3OH(g)=HCHO(g)+H2(g) △H=+84kJ⋅mol−1,
2H2(g)+O2(g)═2H2O(g) △H=−484kJ⋅mol−1
工业上常以甲醇为原料制取甲醛,请写出CH3OH(g)与O2(g)反应生成HCHO(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0.2molCO与0.4molH2发生反应CO(g)+2H2(g)

①A,B两点对应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A________PB(填“>,<,=”)
②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代号)
a.H2的消耗速率是CH3OH生成速率的2倍 b.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压强不再改变
③在P1压强、T1°C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填计算结果)
④T1°C、1L的密闭容器内发生上述反应,测得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CO:0.1mol, H2:0.2mol, CH3OH:0.2mol。此时v正________ v逆(填> 、 < 或 =)。
2.推断题- (共1题)
2.
A、B、C、D、E代表5种元素。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元素M2+的3d轨道上有5个电子,则
①M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M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元素M2+的3d轨道上有5个电子,则
①M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M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3.单选题- (共14题)
3.
“以H2、O2、熔融盐Na2CO3组成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制备Fe(OH)2,装置如图所示,其中P端通入CO2。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Y两端都必须用铁作电极 | B.不可以用NaOH溶液作为电解液 |
C.阴极发生的反应是2H2O+2e-===H2↑+2OH- | D.X端为电解池的阳极 |
6.
有8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聚异戊二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
A.③④⑤⑧ | B.④⑤⑦⑧ | C.④⑤⑧ | D.③④⑤⑦⑧ |
7.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在大脑内传递兴奋的信息,其分子结构如下所示。下列关于多巴胺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

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8H11NO2 |
B.能与醛类物质发生缩聚反应 |
C.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
D.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2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
9.
下列四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A.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2周期元素 |
B.位于周期表第3周期ⅢA族的元素 |
C.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式为3s23p5的元素 |
D.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式为2s22p6的元素 |
10.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族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2 | | | | c | | d | |
3 | a | b | | | | e | f |
A.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 |
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 |
C.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
D.六种元素中,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 |
12.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已知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
A.第四周期第ⅤB族 | B.第四周期第ⅡA族 |
C.第二周期第ⅡB族 | D.第五周期第ⅡB族 |
14.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
B.用排水法收集铜粉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NO2 |
C.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与乙醇 |
D.将Cl2与HCl的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得到纯净的Cl2 |
15.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某几种:Cl-、SO42-、CO32-、NH4+、Na+、K+。为确认溶液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 2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4.30 g,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2.33 g沉淀不溶。(2) 向(1)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标准状况下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1.12 L。由此可以得出关于原溶液组成的正确结论是
A.一定存在SO42-、CO32-、NH4+,可能存在Cl-、Na+、K+ |
B.一定存在SO42-、CO32-、NH4+、Cl-,一定不存在Na+、K+ |
C.c(CO32-)=0.01mol·L-1,c(NH4+)>c(SO42-) |
D.如果上述6种离子都存在,则c(Cl-)>c(SO42-) |
16.
化学与科技、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使用,会损失肥效 |
B.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
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
D.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
4.选择题- (共3题)
5.填空题- (共2题)
20.
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开始时开关K与a连接,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B极的Fe发生__________ 腐蚀(填“析氢”或“吸氧”)
(2)若开始时开关K与b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溶液中Na+向A极移动
②从A极处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盐酸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
④若标准状况下B极产生2.24 L气体,则溶液中转移0.2 mol电子
且此时装置内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若开始时开关K与a连接,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B极的Fe发生__________ 腐蚀(填“析氢”或“吸氧”)
(2)若开始时开关K与b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溶液中Na+向A极移动
②从A极处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盐酸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
④若标准状况下B极产生2.24 L气体,则溶液中转移0.2 mol电子
且此时装置内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生成不同的反应产物。
(1)写出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取少量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加热,产生少量沉淀。该同学由此得出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生成了溴化钠,你认为是否合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检验,现象是______,水的作用是 ______。

(3)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是比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大14的乙烯的同系物,工业上用X生产塑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取少量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加热,产生少量沉淀。该同学由此得出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生成了溴化钠,你认为是否合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检验,现象是______,水的作用是 ______。

(3)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是比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大14的乙烯的同系物,工业上用X生产塑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22.
草酸晶体的组成可表示为H2C2O4·xH2O,为了测定x值,进行下述实验:
①称取n g草酸晶体配成100.00 mL水溶液;
②取25.00 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稀硫酸,用浓度为a 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滴定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KMnO4溶液应装在___________式滴定管中,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过程中用去V mL a mol·L-1的KMnO4溶液,则所配制的草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1
(4)若滴定终点读数时目光俯视,则计算出的x值可能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5)沉淀滴定――滴定剂和被滴定物的生成物比滴定剂与指示剂的生成物更难溶。
参考下表中的数据,若用AgNO3滴定NaSCN溶液,可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①称取n g草酸晶体配成100.00 mL水溶液;
②取25.00 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稀硫酸,用浓度为a 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滴定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KMnO4溶液应装在___________式滴定管中,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过程中用去V mL a mol·L-1的KMnO4溶液,则所配制的草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1
(4)若滴定终点读数时目光俯视,则计算出的x值可能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5)沉淀滴定――滴定剂和被滴定物的生成物比滴定剂与指示剂的生成物更难溶。
参考下表中的数据,若用AgNO3滴定NaSCN溶液,可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难溶物 | AgCl | AgBr | AgCN | Ag2CrO4 | AgSCN |
颜色 | 白 | 浅黄 | 白 | 砖红 | 白 |
Ksp | 1.77×10-10 | 5.35×10-13 | 1.21×10-16 | 1.12×10-12 | 1.0×10-12 |
A.NaCl | B.NaBr | C.NaCN | D.Na2CrO4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