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CO2甲烷化是一种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Ⅰ.热化学转化
CO2甲烷化过程发生反应:CO2(g)+4H2(g)
CH4(g)+2H2O(g)ΔH
(1)每生成1mol CH4(g),放热165 kJ,则ΔH=______。
(2)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______。温度升高,K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3)其他条件不变时,一段时间内,压强对CO2的转化率及CH4的选择性的影响如下图。

注:选择性=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原料总的转化量
CO2甲烷化反应选择0.1MPa而不选择更高压强的原因是______。
Ⅱ.电化学转化
多晶Cu可高效催化CO2甲烷化,电解CO2制备CH4的原理示意图如下。电解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0℃左右,持续通入CO2。阴、阳极室的KHCO3溶液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4)多晶Cu作______(填“阴”或“阳”)极。
(5)结合电极反应式,说明阴极室KHCO3溶液浓度基本不变的原因:______。
(6)上述电解过程中采取了______措施(写2条即可)使CO2优先于H+放电。
Ⅰ.热化学转化
CO2甲烷化过程发生反应:CO2(g)+4H2(g)

(1)每生成1mol CH4(g),放热165 kJ,则ΔH=______。
(2)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______。温度升高,K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3)其他条件不变时,一段时间内,压强对CO2的转化率及CH4的选择性的影响如下图。

注:选择性=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原料总的转化量
CO2甲烷化反应选择0.1MPa而不选择更高压强的原因是______。
Ⅱ.电化学转化
多晶Cu可高效催化CO2甲烷化,电解CO2制备CH4的原理示意图如下。电解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0℃左右,持续通入CO2。阴、阳极室的KHCO3溶液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4)多晶Cu作______(填“阴”或“阳”)极。
(5)结合电极反应式,说明阴极室KHCO3溶液浓度基本不变的原因:______。
(6)上述电解过程中采取了______措施(写2条即可)使CO2优先于H+放电。
2.推断题- (共1题)
2.
合成中间体L的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或试剂略去):

已知:


(1)A的名称是______。
(2)A与Br2按物质的量之比1︰1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B,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4)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5)E与NaOH的乙醇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6)C→D在上述合成中的作用是______。
(7)J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8)K→L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9)设计由L制备M(
)的合成路线______(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已知:



(1)A的名称是______。
(2)A与Br2按物质的量之比1︰1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B,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4)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5)E与NaOH的乙醇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6)C→D在上述合成中的作用是______。
(7)J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8)K→L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9)设计由L制备M(

3.单选题- (共5题)
3.
研究生铁的锈蚀,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 ① | ② | ③ |
实验 | ![]() | ![]() | ![]() |
现象 | 8小时未观察 到明显锈蚀 | 8小时未观察 到明显锈蚀 | 1小时观察 到明显锈蚀 |
A.①中,NaCl溶液中溶解的O2不足以使生铁片明显锈蚀 |
B.②中,生铁片未明显锈蚀的原因之一是缺少H2O |
C.③中正极反应:O2+4e−+ 2H2O ==4OH− |
D.对比①②③,说明苯能隔绝O2 |
4.
磺化聚苯醚(SPPO)质子交换膜在燃料电池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合成聚苯醚(PPO)并将其改性制备SPPO的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6-二甲基苯酚能与饱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
B.常温下2,6-二甲基苯酚易溶于水 |
C.2,6-二甲基苯酚与O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PPO |
D.PPO合成SPPO的反应是:![]() ![]() |
5.
我国科研人员使用催化剂CoGa3实现了H2还原肉桂醛生成肉桂醇,反应机理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肉桂醛分子中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
B.苯丙醛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
C.还原反应过程发生了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 |
D.该催化剂实现了选择性还原肉桂醛中的醛基 |
6.
某小组利用下面的装置进行实验,②、③中溶液均足量,操作和现象如下表。

资料:CaS遇水完全水解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 | 操作 | 现象 |
Ⅰ | 向盛有Na2S溶液的①中持续通入CO2至过量 | ②中产生黑色沉淀,溶液的pH降低; ③中产生白色浑浊,该浑浊遇酸冒气泡 |
Ⅱ | 向盛有NaHCO3溶液的①中持续通入H2S气体至过量 | 现象同实验Ⅰ |
资料:CaS遇水完全水解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③中白色浑浊是CaCO3 |
B.②中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H2S+Cu2+ == CuS↓+2H+ |
C.实验Ⅰ①中CO2过量发生的反应是:CO2+H2O+ S2−== CO32−+ H2S |
D.由实验Ⅰ和Ⅱ不能比较H2CO3和H2S酸性的强弱 |
4.实验题- (共1题)
8.
某小组欲探究反应2Fe2+ + I2
2Fe3+ + 2I−,完成如下实验:
资料:AgI是黄色固体,不溶于稀硝酸。新制的AgI见光会少量分解。

(1)Ⅰ、Ⅱ均未检出Fe3+,检验Ⅱ中有无Fe3+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Ⅱ中溶液,______。
(2)Ⅲ中的黄色浑浊是______。
(3)经检验,Ⅱ→Ⅲ的过程中产生了Fe3+。
①对Fe3+产生的原因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a:空气中存在O2,由于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
假设b:溶液中Ag+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
假设c:______;
假设d:该条件下,I2溶液可将Fe2+氧化为Fe3+。
②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假设d成立。Ⅱ→Ⅲ的过程中I2溶液氧化Fe2+的原因是______。
(4)经检验,Ⅳ中灰黑色浑浊中含有AgI和Ag。
①验证灰黑色浑浊含有Ag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洗净后的灰黑色固体,______。
② 为探究Ⅲ→Ⅳ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原因,完成了实验1和实验2。
实验1:向1 mL 0.1 mol·L−1 FeSO4溶液中加入1 mL0.1 mol·L−1 AgNO3溶液,开始时,溶液无明显变化。几分钟后,出现大量灰黑色浑浊。反应过程中温度几乎无变化。测定溶液中Ag+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实验2:实验开始时,先向试管中加入几滴Fe2(SO4)3溶液,重复实验1,实验结果与实验1相同。
ⅰ.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ⅱ.Ⅳ中迅速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资料:AgI是黄色固体,不溶于稀硝酸。新制的AgI见光会少量分解。

(1)Ⅰ、Ⅱ均未检出Fe3+,检验Ⅱ中有无Fe3+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Ⅱ中溶液,______。
(2)Ⅲ中的黄色浑浊是______。
(3)经检验,Ⅱ→Ⅲ的过程中产生了Fe3+。
①对Fe3+产生的原因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a:空气中存在O2,由于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
假设b:溶液中Ag+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
假设c:______;
假设d:该条件下,I2溶液可将Fe2+氧化为Fe3+。
②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假设d成立。Ⅱ→Ⅲ的过程中I2溶液氧化Fe2+的原因是______。
(4)经检验,Ⅳ中灰黑色浑浊中含有AgI和Ag。
①验证灰黑色浑浊含有Ag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洗净后的灰黑色固体,______。
② 为探究Ⅲ→Ⅳ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原因,完成了实验1和实验2。
实验1:向1 mL 0.1 mol·L−1 FeSO4溶液中加入1 mL0.1 mol·L−1 AgNO3溶液,开始时,溶液无明显变化。几分钟后,出现大量灰黑色浑浊。反应过程中温度几乎无变化。测定溶液中Ag+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实验2:实验开始时,先向试管中加入几滴Fe2(SO4)3溶液,重复实验1,实验结果与实验1相同。
ⅰ.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ⅱ.Ⅳ中迅速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