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如图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E、F、I为无色气体。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 : ,C: 。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①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
(4)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
(5)要使反应⑤能够发生,需要反应物B和M,其中M的化学式为 。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①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
(4)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
(5)要使反应⑤能够发生,需要反应物B和M,其中M的化学式为 。
2.计算题- (共1题)
2.
为测定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钠(Na2CO3)固体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2g 该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碳酸钠完全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和药品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记录如下:
(1)则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g。
(2)请计算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反应时间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烧杯和药品质量/g | 210.0 | 206.7 | 205.9 | 205.6 | 205.6 | 205.6 |
(1)则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g。
(2)请计算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单选题- (共6题)
5.
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X的质量为6g B.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C. 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 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8 | 2 | 20 | 5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10 | 8 | 1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X的质量为6g B.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C. 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 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
8.
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 物质性质与用途 | B | 日常生活经验 |
O2助燃—气焊切割金属 H2O2分解放出O2—实验室制O2 | 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 区别棉和羊毛织物—取少量,点燃闻气味 | ||
C | 安全常识 | D | 化学与生活 |
煤气泄漏—打110报警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水冲洗,再涂稀醋酸 | 维生素C—缺乏时引起坏血病 糖类、蛋白质—必需摄取的营养素 |
A.A | B.B | C.C | D.D |
4.选择题- (共2题)
5.填空题- (共6题)
13.
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 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试管1和2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
(2)C实验中烧杯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_________,下列操作不妥的是________。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④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4)若用E装置除去O2中的水蒸气,该液体试剂为_______,医院还用此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_______(填“a” 或“b”)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5)F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_________,后___________。写出导致气球变化的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1) 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试管1和2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
(2)C实验中烧杯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_________,下列操作不妥的是________。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④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4)若用E装置除去O2中的水蒸气,该液体试剂为_______,医院还用此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_______(填“a” 或“b”)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5)F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_________,后___________。写出导致气球变化的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14.
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2)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 ℃降到20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1)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2)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 ℃降到20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