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2.
果糖大量存在于水果中,其分子的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果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果糖由果糖分子构成
C. 果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1
D. 1个果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A. 果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果糖由果糖分子构成
C. 果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1
D. 1个果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4.
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
B.t1℃,A物质的溶解度为sg |
C.t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D.t3℃,A、B两种物质的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的溶质质量分数 |
2.选择题- (共5题)
3.填空题- (共3题)
12.
自来水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生活饮用水,下表是我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部分内容.
(2)自来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自来水中的游离氯有少量可转变成氯离子,氯离子的符号是.
(3)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方法是 .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蒸馏
(4)长期饮用蒸馏水 (填“利于”或“不利于”)人体健康.
项目 | 标准 |
感官指标 | 无异味、异臭等 |
化学指标 | pH6.5﹣8.5,铜<1.0mg•L﹣1,氟化物<1.01.0mg•L﹣1,游离氯≥0.3mg•L﹣1等 |
(2)自来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自来水中的游离氯有少量可转变成氯离子,氯离子的符号是.
(3)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方法是 .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蒸馏
(4)长期饮用蒸馏水 (填“利于”或“不利于”)人体健康.
13.
当前我市部分中小学推行“阳光食堂”工程.下表为某校食堂某天午餐部分食谱.
(2)食堂常使用铁强化酱油,酱油中加铁强化剂是为了防止 .
(3)食堂严禁使用霉变食材,霉变的大米 .
A、可以食用 B、蒸煮后可以食用 C、绝对不能食用
(4)同学给学校食堂的下列建议不合理的是 .
A、在主食中补充粗粮 B、多提供油炸食物 C、适当提供水果.
主食 | 荤菜 | 素菜 |
米饭 | | |
(3)食堂严禁使用霉变食材,霉变的大米 .
A、可以食用 B、蒸煮后可以食用 C、绝对不能食用
(4)同学给学校食堂的下列建议不合理的是 .
A、在主食中补充粗粮 B、多提供油炸食物 C、适当提供水果.
14.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可选用A装置,其中的玻璃仪器有 (填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锰是反应的 .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 .
(3)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气体收集装置中的 E (填装置序号),理由是 .

(1)若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可选用A装置,其中的玻璃仪器有 (填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锰是反应的 .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 .
(3)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气体收集装置中的 E (填装置序号),理由是 .
4.实验题- (共1题)
15.
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装置(包括氢氧化钠固体)的总质量.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保证纯碱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其操作是 .
(2)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补充D装置 (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
(交流与表达)
(4)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 .
(5)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A装置连接(A装置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缓鼓入足量空气.
①反应前,断开B、C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②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③在A装置中的反应发生时,开关R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 .
(数据处理)
(6)称得的纯碱样品质量为10.8g,实验前、后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75.2g和79.6g,纯碱的纯度为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反思与评价)
(7)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 .
(8)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能减少测定的误差,原因是①反应生成的CO2尽可能被C装置吸收;② .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装置(包括氢氧化钠固体)的总质量.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保证纯碱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其操作是 .
(2)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补充D装置 (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
(交流与表达)
(4)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 .
(5)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A装置连接(A装置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缓鼓入足量空气.
①反应前,断开B、C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②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
③在A装置中的反应发生时,开关R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 .
(数据处理)
(6)称得的纯碱样品质量为10.8g,实验前、后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75.2g和79.6g,纯碱的纯度为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反思与评价)
(7)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 .
(8)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能减少测定的误差,原因是①反应生成的CO2尽可能被C装置吸收;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5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