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学九年级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382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2/10/12

1.简答题(共1题)

1.
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0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0g稀硫酸。剩余固体3.5g。则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单选题(共3题)

2.
如要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
A.50gB.90gC.100gD.200g
3.
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大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4.
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5g硝酸钾晶体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3.选择题(共5题)

5.某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经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0.取有机物样品1.8g,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将产物先后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1.08g和2.64g.
6.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

7.

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

8.

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

9.

日本是近代史上侵略中国最凶恶的国家。下列属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的侵略行径有(   )

①黄海战役              ②九一八事变

③七七事变              ④南京大屠杀

4.填空题(共4题)

10.
钢铁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但全世界每年都有约占产量四分之一的钢铁生锈损失。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化学方程式是

⑵常温下,铁生锈的条件是铁接触空气中的   
⑶多数食品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潮湿,并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腐败。生产上多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CaO粉末。可使食品保持干燥;现已研究成功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铁粉(包裹在多孔泡沫塑料袋中),铁粉吸收水分和氧气,变为铁锈。用铁粉代替CaO粉末的优点是
 
11.
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或溶剂:(名称、化学式表示均可)
⑴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⑵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⑶碘酒溶液中的溶剂是   
⑷碳酸钙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12.
如图a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图b中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⑵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⑶8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   g;
⑷当温度由20℃升高到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甲”或“乙”)。
13.
下图是小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有关实验操作示意图。

⑴图中操作顺序已被打乱,请你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⑵配制过程中使用的三种玻璃仪器分别是         、量筒;
⑶请你指出图中一处错误操作,并分析该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⑷图②、图③表示的操作步骤分别是     
⑸配制时需要称量氯化钠 g,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的杂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或“偏小”);量取水最好选择 的量筒(填序号①10ml  ②50ml ③100ml)。(水的密度为1g/cm3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3道)

    选择题:(5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