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2.单选题- (共11题)
A.NaCl BaCl2Na2CO3 B. KNO3HCl CaCl2
B.H2SO4 FeCl3NaNO3 D. NaOH HNO3NH4NO3
物质 | 乙醇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X |
反应前质量/g | 4.6 | 8.0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5.4 | 4.4 | a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表中a的值为2.6
B. 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X可能含有氢元素
D. 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
A.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
B.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
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②金比氢活泼;③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价;④可以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测其酸碱度;⑤“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A.①④⑤ | B.①②③ | C.③④⑤ | D.①③ |
A. 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 B. 回收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C. 发展太阳能﹣开发清洁能源 D. 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3.选择题- (共8题)
某历史小组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正确的是( )
①都在国家统一时出现的
②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空不超过15个字)
在辞旧迎新的除夕,①{#blank#}1{#/blank#},称为“守岁”。②{#blank#}2{#/blank#},早在晋朝人周处写的《风土记》里,就有“守岁”的记载,他在说到年俗时说,年末人家相互赠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录。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并没有普及到全国,③{#blank#}3{#/blank#}。唐朝就有许多咏唱守岁的诗篇,而且不限于一地。杜甫《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唐太宗也有《守岁》诗为证。
2012年3月4日,太空中上演了“火星冲日”奇观,太阳刚一落山,火星就从东方升起,而等到太阳从东方升起时,火星才在西方落下,整夜都可看到火星。火星的公转周期是1.9年,根据材料推算,下次“火星冲日”时间大约为( )
4.填空题- (共1题)
(2)生铁和钢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是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H+),说明含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 溶液显酸性(含有H+);溶质中有氯化氢. |
乙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 |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丙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 | 现象: |
(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 (填化学式),经 、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