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进行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通过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来证明二氧化碳的组成,探究过程如下:

Ⅰ.称量有干燥块状木炭的试管D,质量为a g,装有碱石灰的C装置质量为b g,连接A、B、D装置;
Ⅱ.从长颈漏斗中加入3%的过氧化氢溶液,连接C装置,点燃酒精灯;
Ⅲ.待D中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
Ⅳ.称量试管D及剩余固体质量为cg,装置C的质量为dg;
已知:碱石灰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木炭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B、C中所装药品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装置B的作用是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为减少误差,步骤Ⅲ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
③除②中注意的问题外,该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你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
④这个实验中如果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16克,则需要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摩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Ⅰ.称量有干燥块状木炭的试管D,质量为a g,装有碱石灰的C装置质量为b g,连接A、B、D装置;
Ⅱ.从长颈漏斗中加入3%的过氧化氢溶液,连接C装置,点燃酒精灯;
Ⅲ.待D中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
Ⅳ.称量试管D及剩余固体质量为cg,装置C的质量为dg;
已知:碱石灰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木炭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B、C中所装药品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装置B的作用是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为减少误差,步骤Ⅲ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
③除②中注意的问题外,该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你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
④这个实验中如果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16克,则需要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摩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2.单选题- (共12题)
3.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CuSO4+2NaOH→Cu(OH)2↓+Na2SO4
B. Fe2O3+3CO
3CO2+2Fe
C. CaCO3
CaO+CO2↑
D. 2Cu+O2
2CuO
A. CuSO4+2NaOH→Cu(OH)2↓+Na2SO4
B. Fe2O3+3CO

C. CaCO3

D. 2Cu+O2

4.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无色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②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10.8g
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装置,
④装置的质量增加13.2g.
A. 该气体一定含有H2、CO、CH4 B. 该气体可能只含H2和CH4
C. 该气体可能只含CO和CH4 D. 该气体可能只含CH4
①无色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②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10.8g
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装置,
④装置的质量增加13.2g.
A. 该气体一定含有H2、CO、CH4 B. 该气体可能只含H2和CH4
C. 该气体可能只含CO和CH4 D. 该气体可能只含CH4
10.
现有2mol的甲烷(CH4)在3.4mol氧气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燃烧后的产物中既有CO2也有CO,则CO2和CO总的物质的量是()
A. 3.2mol B. 2mol C. 2.5mol D. 0到1.7mol之间
A. 3.2mol B. 2mol C. 2.5mol D. 0到1.7mol之间
13.
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范围如表: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 | 橘子汁 | 泡菜 | 牛奶 | 鸡蛋清 |
近似pH范围 | 3.0﹣4.0 | 3.2﹣3.6 | 6.3﹣6.6 | 7.6﹣8.0 |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鸡蛋清显碱性 |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泡菜 |
C.牛奶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 D.橘子汁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
3.选择题- (共12题)
4.填空题- (共4题)
26.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①自然界大部分水不能直接使用,洪涝地区的灾民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的步骤有:
a.用明矾进行化学沉降;
b.用漂白粉消毒杀菌;
c.过滤;
d.加热煮沸.
上述处理过程中有关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
②用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闭合开关后观察到A、B管内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若检验A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 ;C管中的现象是 ,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组成.

①自然界大部分水不能直接使用,洪涝地区的灾民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的步骤有:
a.用明矾进行化学沉降;
b.用漂白粉消毒杀菌;
c.过滤;
d.加热煮沸.
上述处理过程中有关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
②用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闭合开关后观察到A、B管内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若检验A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 ;C管中的现象是 ,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组成.

27.
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溶解度如图所示.

①t1℃时,A和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 B(填“>”、“=”或“<”).
②t1℃时,将4.2g A物质溶于2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100g水,A的饱和溶液转化处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写一条)
③t2℃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25g/100g水,在t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的B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④如A和B中有一种物质是氯化钠,你认为是A还是B (填A或B),一般通过海水晒盐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原因是 .

①t1℃时,A和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 B(填“>”、“=”或“<”).
②t1℃时,将4.2g A物质溶于2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100g水,A的饱和溶液转化处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写一条)
③t2℃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25g/100g水,在t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的B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④如A和B中有一种物质是氯化钠,你认为是A还是B (填A或B),一般通过海水晒盐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原因是 .
28.
空气质量日报指标一般包括SO2、NO2、CO、可吸入颗粒、臭氧(O3)等,现新增粒径小于等于2.5μm颗粒物,即通常所称的PM2.5这一指标.
①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 ;
②除可吸入颗粒外,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 ;臭氧和氧气互称氧元素的 ,二氧化硫形成的环境问题是 ;
③PM2.5第一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第二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降低PM2.5的是 .
①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 ;
②除可吸入颗粒外,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 ;臭氧和氧气互称氧元素的 ,二氧化硫形成的环境问题是 ;
③PM2.5第一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第二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降低PM2.5的是 .
A.使用煤炭发电 | B.使用电动车 |
C.植树造林 |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2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