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向盛有一定量铁粉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迅速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铜,搅拌,不再产生气泡、黑色粉末中逐渐出现红色固体后又有气泡产生。请回答:
① 若实验过程中共收集到0.1 g氢气,求生成0.1 g氢气所消耗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② 加入氧化铜后,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11)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 充分反应后过滤,为确定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在滤液样品中插入一根铁丝,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论如下。
① 若实验过程中共收集到0.1 g氢气,求生成0.1 g氢气所消耗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② 加入氧化铜后,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11)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 充分反应后过滤,为确定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在滤液样品中插入一根铁丝,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论如下。
现象 | 结论 |
(12) | 滤液中的溶质是FeSO4 |
有红色固体析出 | 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哪几种情况? (13) |
(14) | 滤液中的溶质是 (15) |
2.单选题- (共9题)
2.
美国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汽混合,放入真空的玻璃仪器中进行实验。一个星期后,发现仪器中有数种氨基酸生成。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A.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B.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
C.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 D.一定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
3.选择题- (共8题)
4.填空题- (共4题)
19.
某品牌薯片的配料包括“马铃薯、植物油、食盐、味精、5-呈味核苷酸二钠、二氧化硅”。
①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O4NNa,该物质由__种元素组成,1mol该物质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约为__。
② 二氧化硅的化学式是____。
③ 食盐(NaCl)中Na的质量分数是__(精确到0.1%)。
①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O4NNa,该物质由__种元素组成,1mol该物质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约为__。
② 二氧化硅的化学式是____。
③ 食盐(NaCl)中Na的质量分数是__(精确到0.1%)。
20.
化学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物质
① 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异味,这是利用了它的 (1) 性;
②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2) ;
③ 用于除去铁锈的溶液是 (3) ;
④ 自来水生产中加入氯气的作用是 (4) ;
⑤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5) ,用草木灰样品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可以看到火焰呈 (6) 色。
① 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异味,这是利用了它的 (1) 性;
②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2) ;
③ 用于除去铁锈的溶液是 (3) ;
④ 自来水生产中加入氯气的作用是 (4) ;
⑤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5) ,用草木灰样品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可以看到火焰呈 (6) 色。
21.
右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 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S(NaCl) (11) S(KNO3)(填“>”、“=”或“<”)。
② 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是 (12) 。 (填编号)
a. 不能确定是否饱和 b.饱和溶液 c. 不饱和溶液
③ 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钾固体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13) 、 (14) 、 (15) 、洗涤、烘干。
④ t℃时,在100g25%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所加KNO3 固体质量(m)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关系如右图所示,x= (16) (精确到0.1%);t与t1、t2的关系是 (17) 。(填编号)
a. t<t1 b. t1<t<t2 c. t>t2


① 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S(NaCl) (11) S(KNO3)(填“>”、“=”或“<”)。
② 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是 (12) 。 (填编号)
a. 不能确定是否饱和 b.饱和溶液 c. 不饱和溶液
③ 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钾固体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13) 、 (14) 、 (15) 、洗涤、烘干。
④ t℃时,在100g25%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所加KNO3 固体质量(m)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关系如右图所示,x= (16) (精确到0.1%);t与t1、t2的关系是 (17) 。(填编号)
a. t<t1 b. t1<t<t2 c. t>t2

22.
某兴趣小组运用下列仪器和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 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1) ,关闭活塞K,观察到的现象是 (2) 、反应停止不再产生气泡。
②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得到平稳的氧气流,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3) 。(填装置编号)
③ 用C装置完成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其中仪器a的名称是 (4) ,燃烧结束后取出仪器a,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将集气瓶倒转如D所示,玻璃片不会掉落,原因是
(5)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 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1) ,关闭活塞K,观察到的现象是 (2) 、反应停止不再产生气泡。
②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得到平稳的氧气流,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3) 。(填装置编号)
③ 用C装置完成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其中仪器a的名称是 (4) ,燃烧结束后取出仪器a,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将集气瓶倒转如D所示,玻璃片不会掉落,原因是
(5)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