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0368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3

1.推断题(共1题)

1.
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Q与X同主族;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写分子式)______________,X和Z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有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2题)

2.
根据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原子半径








最高价或最低价



 

 


 


 
A.元素④⑤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B.元素⑦位于第二周期第VA族
C.元素①③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元素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3是氧的一种同位素,其中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B.NaOH、HNO3中都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C.235U、238U是两种不同核素,属于同一种元素
D.已知石墨合成金刚石是吸热反应,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F、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B.碘和干冰的升华克服相同类型的作用力
C.NaOH是离子化合物,NH4NO3是共价化合物
D.NaHSO4溶于水时只破坏了离子键
5.
已知金属单质X、Y、Z、W之间有下列关系:
①2X+3Y2=2X3+3Y;
②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氢氧化物的碱性比X元素的强;
③由Y、W与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Y为负极。
则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Z>Y>WB.Z>W>X>Y
C.Z>Y>X>WD.Z>X>Y>W
6.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微粒半径:   
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离子的还原性:
④氧化性:
酸性:
⑥非金属性:
A.只有B.C.D.
7.
下列各元素的氧化物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A.元素X:它的原子中M层比L层少2个电子
B.元素Y:它的二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与氩原子相同
C.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ⅢA族
D.元素W:它的焰色反应颜色呈黄色
8.
在元素周期表中,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能找到( )
A.制半导体的元素B.制催化剂的元素
C.制农药的元素D.制耐高温合金的元素
9.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
B.Y的简单离子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Y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
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4C中含有14个中子
B.1H、2H、3H是同一种核素
C.H2O与D2O(重水)互称同位素
D.C60、C7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
11.
具有11个质子和10个电子的粒子是
A.NaB.O2―C.Mg2D.F
12.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锂(Li)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
B.砹(At)为有色固体,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D.HBrO4的酸性比HIO4的酸性强
13.
化学与资源、环境、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雾霾天车灯照射的光亮通路属于丁达尔现象
C.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D.高铁酸钾(K2FeO4)是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既能消毒杀菌又能净水

3.填空题(共2题)

14.
利用下列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请选择适当的材料和试剂。
I.请写出你选用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写化学式:正极为_____________ ,电解质溶液:_____________ ;
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向__________ 极移动。
II.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1)B中S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元素周期表是指导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 ;N和F处于同一行,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__ 相同。
(2)以上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 (写元素符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
(3)Mg和Al中,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 (写元素符号),写出一条能说明该结论的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S和Cl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 (写元素符号),不能说明该结论的事实是_________。
a.氯气与铁反应生成 FeCl3,硫与铁反应生成FeS
b.把 Cl2通入 H2S溶液中能发生置换反应
c.受热时 H2S易分解,HCl不易分解
d.单质硫是固体,氯的单质是气体

4.实验题(共1题)

16.
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铁、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中加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