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362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31

1.科普阅读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用二氧化氯消毒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粘膜的损伤。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所以只有依靠现场制备,工业上用潮湿的氯酸钾( 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制备和运输成本很高,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__________等方面内容。
(2)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写两条即可)
化学性质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2.
某科学兴趣小组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并对剩余的氮气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Mg3N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装置如图: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蒸发皿浮在水面上。
实验装置
【实验1】测定氧气含量.
【实验2】验证氮气

I. 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
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5左右。
II. 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
I. 继续【实验1】,更换燃烧下端系镁条的燃烧匙,并点燃镁条。
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蒸发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II. 取出蒸发皿,滴入几滴水,淡黄色固体变白,闻到刺激性气味气体。
 
(1)连接仪器后,把组装好的无底广口瓶直接压入水槽当中,气球微微鼓起并保持,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
(2)【实验1】除上表中描述的现象之外,还会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步骤I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过程中瓶内气压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4)【反思】同学们在空气中直接燃烧镁条,重复多次仍然未能得到淡黄色固体。与上述实验对比,对此请你给出合理解释__________。

请补充完成【实验2】中步骤II的反应方程式Mg3N2+6H2O==3Mg(OH)2 +2_________。
3.
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玻璃罩内充满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如图A所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小组同学用注射器从a处抽取气体,测定玻璃罩内气体的成分及其含量。

(查阅资料)
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氧气。
②氨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澄清石灰水)性质相似,其水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且没有气体和沉淀物质生成。氧气不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反应。
③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一)检验玻璃罩内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抽取适量气体,注入___________中
有白色沉淀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玻璃罩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方法1:用如图B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将抽取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250mL的集气瓶中,燃烧匙中点燃红磷,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体进入集气瓶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进入液体的体积约为150 mL。
方法2: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抽取250mL的气体,缓缓地从b处通入装置中;
(2)实验结束后,c处气体的名称为__________,集气瓶中排出液体的体积约为125 mL。
(实验二讨论)通过对比,该小组同学发现,两种方法所得实验结果差距较大,其中实验结果更准确的是 __________(填写“方法1”或“方法2”),该方法所测得氧气约占气体总体积的________%。另一实验方法中不合理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提示:请注明是哪种方法)。

3.单选题(共21题)

4.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冰雪融化C.酒精挥发D.矿石粉碎
5.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易升华   B. 酒精能燃烧
C. 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   D. 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6.
煤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还会同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由此得到的关于煤的组成的推论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O、S元素
B.一定含有C、S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S元素
D.一定含有C、H、S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7.
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改变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3
8.
下列关于S+O2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9.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B.N2、O2等均匀地混合
C.N2、O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D.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10.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H2OC.KClO3D.H2SO4
1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氧气     B. 糖水 C. 食醋 D. 大理石
12.
碳﹣14常用于测量古生物的生活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为6B.质子数为8
C.核外电子数为8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13.
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4.
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是28 B. 属于金属元素
C. 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 D. 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
1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铝 B. 硅 C. 氧 D. 铁
16.
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2H+B.2H2C.H2D.2H2O2
17.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KClO3B.O2C.O3D.H2O2
18.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B.
C.D.
19.
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AB.BC.CD.D
20.
下列气体中, 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NO2B.COC.SO2D.N2
21.
下列方法常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
A.过滤B.加肥皂水C.加澄清石灰水D.加无色酚酞溶液
22.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放热
D.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负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AB.BC.CD.D
24.
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A.AB.BC.CD.D

4.填空题(共3题)

25.
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1)流程中得到粗盐和母液的操作是__________。
(2)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是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粗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钠由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6.
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用百分比表示)。
(2)下列过程中,能产生氧气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潜水员水下作业时携带“富氧空气”,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_____性质。
(4)“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其中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可能是_______。
A. 1:2   B. 1:4   C. 1:5
(5)工业上得到大量氮气、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利用的是_____________。(选填)
A. 分离空气中氮气、氧气   B. 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氮气、氧气
C. 沸点的不同    C. 化学性质的不同
(6)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____(填“高”或“低”);检验二氧化碳时用到的试剂是____;你认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____。
A. 污染物 B. 空气中不可或缺 C. 是一种资源
(7)关于稀有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空气中含量小于1% B. 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C. 可用于制造彩色光源
27.
(2分)硅(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图如下(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气)。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程中无氧气的原因可能是   
(2)以上生产高纯硅的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21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