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四中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361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9/8

1.计算题(共1题)

1.
黄铜(铜锌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常用来制造机械零件,仪表和日用品。为测定黄铜材料中锌的含量,化学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称取15.0g 此黄铜材料,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测定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并根据实验情况绘制了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关系图。请你仔细分析此关系图,并进行计算:

(1)15.0g黄铜材料中含锌_________g。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单选题(共9题)

2.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浊液过滤B.冷却结晶C.雕石成像D.铁锅生锈
3.
锰(Mn)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锰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是54.94g
B.锰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化学性质由最内层电子决定
C.MnO2属于氧化物,在H2O2分解制O2的实验中做催化剂
D.KMnO4为紫黑色固体,易溶于水、汽油等溶剂,形成紫红色溶液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氧气易溶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吸
D.汽车尾气随意排放,与雾霾形成无关
5.
下列措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生锈的是
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B.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耐腐蚀的铬
C.制成耐腐蚀的合金D.用砂纸擦去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6.
“珍惜地球资源,改变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的共识。针对这一主题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含量非常丰富,无需节约,可以任意使用
B.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O,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7.
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NH4NO3固体B.NaOH 固体
C.NaCl 固体D.浓H2SO4
8.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酒精D.植物油
9.
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物 质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20℃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10.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好6%的NaCl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撒漏一部分,瓶中NaCl溶液浓度仍为6%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3.填空题(共3题)

11.
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氢原子  
(2)4个铵根离子  
(3)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4)3个二氧化硫分子  
12.
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
6
10
18
36.5
50
 

(1)依据上表,绘制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上图),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填“A”或“B”);
(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0℃时,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生活在盐湖(湖水中有溶解较多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请你答出“冬天捞碱”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只略去反应①的部分产物).其中A为一种无色液体,B是紫红色金属;D、F为黑色固体.

(1)E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类型为   
(3)写出G物质的一种用途   

4.实验题(共1题)

14.
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3)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   
(5)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