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下列厨房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填写标号).

(2)我国食品添加剂联合专业委员会已全面禁止在面粉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3),它是一种致癌物,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_____.
(3)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C3H4O),丙烯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丙烯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健康饮食需要营养的合理搭配,如表为某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
①成分中的“钙、镁、钠、锌”指_____(填“元素”、“单质”、或“化合物”).
②饮用燕麦可以补钙,青少年缺钙易患_____(填写标号).
A 贫血 B 佝偻病 C 甲状腺肿大 D 夜盲症
(5)买衣服识别织物成分常用灼烧法.若灼烧时,闻到了_____,则该织物中含有羊毛.
(6)为消除新装修的房间内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可在房间内放一些活性炭,活性炭起_____作用.
(7)汽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_____.
(1)下列厨房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填写标号).

(2)我国食品添加剂联合专业委员会已全面禁止在面粉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3),它是一种致癌物,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_____.
(3)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C3H4O),丙烯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丙烯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健康饮食需要营养的合理搭配,如表为某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
每100g含有的营养成分 | 糖类 | 油脂 | 蛋白质 | 维生素C | 钙 | 镁 | 钠 | 锌 |
7.6g | 7.8g | 7.4g | 18mg | 201mg | 18.2mg | 30.8mg | 8.1mg |
①成分中的“钙、镁、钠、锌”指_____(填“元素”、“单质”、或“化合物”).
②饮用燕麦可以补钙,青少年缺钙易患_____(填写标号).
A 贫血 B 佝偻病 C 甲状腺肿大 D 夜盲症
(5)买衣服识别织物成分常用灼烧法.若灼烧时,闻到了_____,则该织物中含有羊毛.
(6)为消除新装修的房间内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可在房间内放一些活性炭,活性炭起_____作用.
(7)汽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_____.
2.
学习化学可以使你变得聪明,试用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或现象
(1)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这是因为___.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这是因为___.
(3)二氧化碳通过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是因为___.
(1)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这是因为___.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这是因为___.
(3)二氧化碳通过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是因为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含有哪些溶质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NaOH溶液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溶液显碱性。
(提出猜想)
猜想①:只含有NaOH;猜想②:含有NaOH和Na2CO3;猜想③:只含有Na2CO3。
(设计实验)
(1)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___
(填“猜想①”、“猜想②”或“猜想③”)不成立。
(2)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②:
(实验反思)
(3)上述实验步骤I中滴人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①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②___。
(思维拓展)
(4)实验室里NaOH溶液需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有很多,请写出浓盐酸需密封保存的原因___。
(5)实验室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NaOH与玻璃中Si02缓慢地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X+H2O,产物X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试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
(查阅资料)
NaOH溶液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溶液显碱性。
(提出猜想)
猜想①:只含有NaOH;猜想②:含有NaOH和Na2CO3;猜想③:只含有Na2CO3。
(设计实验)
(1)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___
(填“猜想①”、“猜想②”或“猜想③”)不成立。
(2)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②: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步骤I: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CaCl2溶液。 |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含有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
步骤Ⅱ:将步骤I所得溶液静置,然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___溶液。 | 若溶液变红色,则原溶液含有NaOH. |
(实验反思)
(3)上述实验步骤I中滴人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①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②___。
(思维拓展)
(4)实验室里NaOH溶液需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有很多,请写出浓盐酸需密封保存的原因___。
(5)实验室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NaOH与玻璃中Si02缓慢地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X+H2O,产物X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试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
3.单选题- (共9题)
5.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可以用下式表示:2KNO3+3C+S
K2S+N2↑+3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CO2 | B.CO | C.NO | D.SO2 |
6.
某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做法:①粗盐和空气都是混合物;②天然气和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是不同物质但都属于氧化物;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含碳的化合物,但都不属于有机物;⑤铝合金属于有机合成材料;⑥纯碱和火碱都是碱.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③⑤⑥ | B.①③④ | C.①②⑤⑥ | D.①②③④ |
9.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B.具有吸水性的物质需要密封保存,需要密封保存的物质都有吸水性 |
C.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CH4和CO都是有机物 |
D.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因此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10.
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是我国首创的新型抗疟疾药,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蒿素属于无机物
B. 青蒿素的一个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C.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D. 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3.8%
A. 青蒿素属于无机物
B. 青蒿素的一个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C.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D. 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3.8%
11.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温和蒸发均可使乙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 |
B.N点和M点表示的甲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其浓度均保持不变 |
D.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均为1:4 |
12.
进行下列操作时,仪器间应该直接接触的是( )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管口与试管口 |
B.使用胶头滴管时,滴管尖嘴和试管内壁 |
C.做镁条燃烧实验时,夹持镁条的坩埚钳和石棉网 |
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时,试管底部和酒精灯芯 |
4.填空题- (共1题)
13.
现提供以下几种物质:
A 武德合金 B 干冰 C 熟石灰 D 一氧化碳 E 甲烷 F 小苏打
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写(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___是“西气东输”中的气体主要成分;
(2)___可用于人工降雨;
(3)___可夺取铁矿石里的氧,将铁还原出来;
(4)___是制作保险丝的材料;
(5)___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6)___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A 武德合金 B 干冰 C 熟石灰 D 一氧化碳 E 甲烷 F 小苏打
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写(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___是“西气东输”中的气体主要成分;
(2)___可用于人工降雨;
(3)___可夺取铁矿石里的氧,将铁还原出来;
(4)___是制作保险丝的材料;
(5)___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6)___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5.实验题- (共1题)
14.
生活中常遇见铜制品生锈的情况.活动课上,同学们设计实验对铜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验证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铜锈为绿色,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②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
③碳不与稀硫酸反应.
④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
(进行实验1)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探究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进行实验2)
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4个实验,每天观察一次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
探究活动一:验证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铜锈为绿色,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②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
③碳不与稀硫酸反应.
④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
(进行实验1)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按上图组装仪器,装入药品. ②加热铜锈,直至不再有气体产生,停止加热. | 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加热铜锈生成的物质有__;铜锈由___元素组成;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
③冷却后,向试管中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稍加热. |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
探究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进行实验2)
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4个实验,每天观察一次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论 | 实验反思 |
实验1 | ![]() | 在干燥环境中,铜不易生锈. | (1)实验2和3中使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原因是___. (2)如果要证明铜生锈的快慢是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还需要补充的一个实验内容是___. |
实验2 | ![]() | ___. | |
实验3 | ![]() | ___. | |
实验4 | ![]() | 铜生锈的条件是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