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2017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342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8

1.综合题(共2题)

1.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若用C装置制取氧气,该装置在操作方面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若要验证二氧化锰和红砖粉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率的高低,应选择收集氧气的装置为_________。
(3)用下图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选填a或b)端进入;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且H2从a端通入,则此装置应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小花将得到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石蕊试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她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5)为了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小明在互联网查阅到如下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在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请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实验后,小明准备用如图装置来测定反应后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一起完成以下问题:(除碳酸钠以外,其它物质与盐酸反应不产生二氧化碳)

①F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其作用是__________。
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固体完全反应后,A处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兴趣小组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有些不合理,指导同学们更换了其中的一种试剂并去掉了一个装置后实验得到了完善,并测得20.0g粗产品只能产生0.44g CO2。你认为更换后的试剂是_______,去掉的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对应的字母)。原实验中实验值0.48g比正确值0.44g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操作均正确)。
⑤若改进后去掉H装置,则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⑥数据计算:根据正确值0.44g求得了粗产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2.
化学竞赛周之前小胖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如下总结:
A.工业炼铁
(1)工业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如下图是实验室模拟炼铁原理。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小胖说应该在酒精灯上加一个灯罩,酒精灯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应该先______________(填“点燃酒精灯”或“通入CO”),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小胖说应该先关闭硬质玻璃管和澄清石灰水之间的止水夹,否则石灰水倒吸使试管炸裂,小华觉得他分析的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环保的角度来分析,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应做出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成后,发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增重4.4g,则通入装置的CO气体质量肯定大于_______g,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侯氏制碱法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纯碱的产品和副产品氯化铵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请写出食盐水、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分析下表,反应后能得到碳酸氢钠的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氯化钠
氯化铵
碳酸氢钠
碳酸氢铵
溶解度(20℃)
36g
37.2g
8.5g
29.8g
 
(2)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
(3)操作a的过程是蒸发浓缩、___________、过滤、干燥。
(4)老师告诉小胖在通二氧化碳的时候最好采用加压的方法,小胖百思不得其解,你觉得这样做的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得到的氯化铵可以用作_______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3.
将7.3%的稀盐酸溶液逐滴加入到40g氢氧化钠溶液中,边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加入15g盐酸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3.单选题(共11题)

4.
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B.用纯碱制得烧碱
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
5.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产生四氧化三铁
B.向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吹气,紫色石蕊变蓝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6.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结合图示选择正确的选项 (  )
A.产物D属于单质B.每个A的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B与D的计量数之比是1:1
7.
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50
80
30
反应后质量(g)
0
100
20
x
 
A. 反应后丁的质量x为30 g
B. 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4
C. 若乙为单质,丁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且甲、乙、丙分别为酸、盐、碱,则丁一定是水
8.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B.向一定量的H2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C.将足量MgCO3和MgO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D.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9.
下列物质按单质、氧化物、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红磷、水、碘酒、胆矾B.水银、干冰、熟石灰、石油
C.液氧、生石灰、稀硫酸、空气D.石墨、氧化铜、粗盐、天然气
10.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元素,其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B. 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C. 铝离子(Al3+)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 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g
11.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 (  )
A.Fe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B.Zn2+中的“2+”表示锌粒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2H表示2个氢原子D.NO2表示二氧化氮由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12.
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B.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D.青蒿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13.
以下生产、生活中的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
A.开发新能源B.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C.不露天焚烧秸秆D.电脑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14.
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A.①②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

4.选择题(共1题)

15.

下列选项中,能直接反映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