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现有如下有机化合物的转化路线:

已知:
+CO2
(1)D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D转化为E时的“反应条件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C转化为D时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4)D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E 与足量的浓溴水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酯类物质A的分子式为C9H6O3,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化合物A符合如下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__种。
①除苯环外无其他环状结构
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 CO2

已知:

(1)D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D转化为E时的“反应条件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C转化为D时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4)D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E 与足量的浓溴水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酯类物质A的分子式为C9H6O3,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化合物A符合如下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__种。
①除苯环外无其他环状结构
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 CO2
2.综合题- (共1题)
2.
(1)硼的研究在无机化学发展中占有独特的位置。硼元素有10B 和11B 两种天然稳定的同位素,在基态11B 原子中,核外存在______对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有_______种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根据对角线规则,硼元素许多性质与_____元素相似;
(2)NH3能通过配位键与硼元素的某种氢化物作用得到化合物M,M是一种新的储氢材料,加热M会缓慢释放出H2,并转化为化合物N,M、N分别是乙烷、乙烯的等电子体。 M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须标出配位键),N分子中的π键和σ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3)O 和 S 两种元素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两种元素。均能与 H 形成 H2O2和 H2S2,结构如图所示。请说明 H2O2中∠H-O-O = 97° 略大于∠H-S-S = 95° 的原因: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DNA结构局部图。双链通过氢键使它们的碱基(A • • • T 和 C • • • G )相互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请写出图中存在的两种氢键的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常认为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 (HO)mROn,n值越高,则酸性越强。可实际上,二氧化碳的水溶液酸性很弱,通常认为是弱酸,但磷酸(H3PO4)的非羟基氧个数与碳酸(H2CO3)相同,却是中强酸,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定温度下,NiO晶体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可以认为O2‾作密置单层排列,Ni2+填充其中;已知O2‾的半径为am,阿伏加德罗常数NA,则每平方米上分散的该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写出表达式即可。图中大白球表示O2‾,小黑球表示 Ni2+)
(2)NH3能通过配位键与硼元素的某种氢化物作用得到化合物M,M是一种新的储氢材料,加热M会缓慢释放出H2,并转化为化合物N,M、N分别是乙烷、乙烯的等电子体。 M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须标出配位键),N分子中的π键和σ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3)O 和 S 两种元素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两种元素。均能与 H 形成 H2O2和 H2S2,结构如图所示。请说明 H2O2中∠H-O-O = 97° 略大于∠H-S-S = 95° 的原因: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DNA结构局部图。双链通过氢键使它们的碱基(A • • • T 和 C • • • G )相互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请写出图中存在的两种氢键的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常认为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 (HO)mROn,n值越高,则酸性越强。可实际上,二氧化碳的水溶液酸性很弱,通常认为是弱酸,但磷酸(H3PO4)的非羟基氧个数与碳酸(H2CO3)相同,却是中强酸,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定温度下,NiO晶体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可以认为O2‾作密置单层排列,Ni2+填充其中;已知O2‾的半径为am,阿伏加德罗常数NA,则每平方米上分散的该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写出表达式即可。图中大白球表示O2‾,小黑球表示 Ni2+)

3.工业流程- (共1题)
3.
铬合金具有高硬度、耐腐蚀特性,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制造。由高碳铬铁合金废料粉末制取铬的简单流程如下:

已知:Cr + H2SO4 = CrSO4 + H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酸浸过程中,提高“浸出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合理、一条即可)
(2)用纯碱调节溶液酸度,若纯碱过量,则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副产物直接排放环境不仅浪费,还污染水质。请你写出副产物的一个用途______________(合理给分)。
(3)加入草酸(H2C2O4)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铬属于难熔金属,写出工业中冶炼铬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向滤液中通入空气,加入氨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高碳铬铁废料中铁铬元素质量之比为14:13。上述流程中铁元素转化为草酸亚铁的利用率为80%。废料中提取金属铬的总转化率为95%,如果得到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的质量为18.00 t ,则可以冶炼铬的质量为________t(结果保留1位小数)。

已知:Cr + H2SO4 = CrSO4 + H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酸浸过程中,提高“浸出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合理、一条即可)
(2)用纯碱调节溶液酸度,若纯碱过量,则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副产物直接排放环境不仅浪费,还污染水质。请你写出副产物的一个用途______________(合理给分)。
(3)加入草酸(H2C2O4)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铬属于难熔金属,写出工业中冶炼铬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向滤液中通入空气,加入氨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高碳铬铁废料中铁铬元素质量之比为14:13。上述流程中铁元素转化为草酸亚铁的利用率为80%。废料中提取金属铬的总转化率为95%,如果得到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的质量为18.00 t ,则可以冶炼铬的质量为________t(结果保留1位小数)。
4.单选题- (共2题)
4.
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Co2O3中滴加浓盐酸 | 产生黄绿色气体 | 氧化性:Cl2 > Co2O3 |
B | 白铁皮(镀锌铁)出现刮痕后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滴加几滴K3[Fe(CN)6]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C | 将铁片投入浓硫酸中 | 无明显变化 | 常温下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
D | 将10mL 2mol/L 的KI溶液与1mL 1mol/L FeCl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 溶液颜色变红 | KI与FeCl3的反应具有可逆性 |
A.A | B.B | C.C | D.D |
5.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出版的《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有关“五金”的内容:“∙∙∙∙∙∙黄金美者,其值去黑铁(生铁)一万六千倍,然使釜、鬵(xín,一种炊具)、斤(这里指菜刀、镰刀、锄头等)、斧不呈效于日用之间∙∙∙∙∙∙ ∙∙∙∙∙∙贸迁有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明代使用的釜、鬵一类的炊具都属于青铜合金 |
B.添加了铬、镍的不锈钢菜刀和农具使用后即使不保养,也不会生锈 |
C.金属的另一个用途就是铸成钱币作为贸易交往中的流通手段 |
D.黑铁在空气中发生的腐蚀主要是化学腐蚀 |
5.实验题- (共1题)
6.
硝酸银是一种无色晶体,常用于照相、制镜、印刷、医药等。其水溶液和固体常被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硝酸银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固体、NO2和 O2。为了验证 AgNO3受热分解的产物,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实验所用的装置如图(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略去):

实验步骤:
a.仪器连接后,放入AgNO3固体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
b.称取 AgNO3固体1.7g 置于A中,先通一段时间N2,再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A;
c.待样品完全分解,装置A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8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酒精灯对AgNO3固体加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a的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b中先通一段时间的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瓶中盛装的药品名称为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装置D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现象和称量结果,请写出该装置中AgNO3固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该装置存在缺陷,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a.仪器连接后,放入AgNO3固体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
b.称取 AgNO3固体1.7g 置于A中,先通一段时间N2,再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A;
c.待样品完全分解,装置A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8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酒精灯对AgNO3固体加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a的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b中先通一段时间的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瓶中盛装的药品名称为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装置D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现象和称量结果,请写出该装置中AgNO3固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该装置存在缺陷,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