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反应关系(“—”表示物质间相互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

(1)若乙、丙都是金属单质。
①乙与丙的盐溶液反应生成丙,则金属活动性乙比丙________(填“强”或“弱”);
②丙为铜,则甲物质一定不可能是_________。
a.O2 b.HCl c.AgNO3 d.KOH
(2)若乙、丙都是常见碱,其中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丙。写出甲和乙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甲、乙、丙分别是氧化物、酸、盐三种类别中的一种,丙常用做食品的干燥剂,则乙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1)若乙、丙都是金属单质。
①乙与丙的盐溶液反应生成丙,则金属活动性乙比丙________(填“强”或“弱”);
②丙为铜,则甲物质一定不可能是_________。
a.O2 b.HCl c.AgNO3 d.KOH
(2)若乙、丙都是常见碱,其中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丙。写出甲和乙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甲、乙、丙分别是氧化物、酸、盐三种类别中的一种,丙常用做食品的干燥剂,则乙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工业生产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称取12 g纯碱样品于烧杯中,加入水使其完全溶解,逐渐加入氯化钙溶液至过量,测得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1)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2)若要计算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使用上图中_____点的一组数据(填标号)。

(1)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2)若要计算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使用上图中_____点的一组数据(填标号)。
3.综合题- (共1题)
3.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与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Ⅰ.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C可以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的性质。
(3)装置B与D组合制取并验证CO2的某些性质。
①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__。
②若装置D中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则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Ⅱ.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同学多角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能发生反应。
(4)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将收集满CO2的两支试管(相同规格)分别倒立在水和NaOH溶液中,轻轻晃动试管,产生了如下图所示现象。

①小明根据______,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5)小菁同学取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为13.5,通入二氧化碳一会儿,测得溶液的pH为11.2,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再测得溶液的pH为9.2,溶液的pH降低的原因是______,该实验可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6)小菁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设计了另一个实验方案。
Ⅰ.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C可以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的性质。
(3)装置B与D组合制取并验证CO2的某些性质。
①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__。
②若装置D中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则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Ⅱ.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同学多角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能发生反应。
(4)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将收集满CO2的两支试管(相同规格)分别倒立在水和NaOH溶液中,轻轻晃动试管,产生了如下图所示现象。

①小明根据______,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5)小菁同学取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为13.5,通入二氧化碳一会儿,测得溶液的pH为11.2,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再测得溶液的pH为9.2,溶液的pH降低的原因是______,该实验可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6)小菁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设计了另一个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 | ______ | 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
4.单选题- (共10题)
4.
实验室制取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 + 4HCl(浓)
MnCl2 + X↑+ 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判断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l2 | B.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没有碱 |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D.反应后锰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 |
6.
生活和生产中以下说法或做法科学合理的是
A.二氧化碳会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
B.洗洁精可以使油污溶于水形成溶液 |
C.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
D.农业生产中,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8.
硫酸铵[(NH4)2SO4]是常用的化学肥料,某硫酸铵溶液的pH=5.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铵是一种酸 |
B.长期施用硫酸铵可能导致土壤酸化 |
C.硫酸铵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D.硫酸铵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可增强肥效 |
5.填空题- (共3题)
14.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x=________。
②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氧离子:___________; ②氧化镁:____________。
(3)在降温和加压的条件下,氧气由气体变成液体体积减少。用微粒的观点解释:___________。
(4)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x=________。
②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氧离子:___________; ②氧化镁:____________。
(3)在降温和加压的条件下,氧气由气体变成液体体积减少。用微粒的观点解释:___________。
(4)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共享单车的出现,方便了市民出行,减少了机动车尾气胡污染。
(1)下图所标示的共享单车各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填序号)。

(2)为了防止铁质链条生锈,可以采用的防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车篮一般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制造的原因是_________。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车篮却很少出现腐蚀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1)下图所标示的共享单车各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填序号)。

(2)为了防止铁质链条生锈,可以采用的防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车篮一般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制造的原因是_________。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车篮却很少出现腐蚀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16.
结合水和溶液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直饮机可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内部活性炭颗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太阳光光催化分解水被认为是最终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在光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水的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下图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①P点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0℃时,将40 g甲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是____________。
③30℃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1)直饮机可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内部活性炭颗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太阳光光催化分解水被认为是最终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在光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水的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下图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①P点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0℃时,将40 g甲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是____________。
③30℃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