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326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6/24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小明见妈妈买了些取暖袋,他很好奇,打开了一袋,发现里面是黑色的粉末。那么,取暖袋里是什么物质在发生反应、释放热量呢?

(查找资料)
①取暖袋由原料层、明胶层、无纺布袋三部分组成。原料层中的黑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活性炭、蛭石、可溶性无机盐、吸水性树脂(含水)。
②蛭石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保温材料,起保温作用;吸水性树脂可反复释水、吸水,起吸水、保水的作用;二者均不参加反应。
③使用时应注意:不使用产品时请勿拆开密封包装。
(提出猜想)
①可溶性无机盐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中一种或几种。
②取暖袋发热时,可能是铁粉、氧气、无机盐、水、活性炭几种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准备)
用NaCl溶液、Na2SO4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确定无机盐的成分提供参考。
 
NaCl溶液
Na2SO4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现象Ⅰ
加入B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略呈浑浊
产生淡黄色沉淀
 
(1)现象I是
(2)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则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实验过程)
分别取没有使用的取暖袋和失效后的取暖袋中的黑色粉末完成以下实验,探究无机盐
的成分及参加反应的物质。
序号
加入试剂及操作
没有使用的暖袋
失效后的暖袋
 

加入足量水观察
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
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盐酸
无变化
无变化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
无变化
无变化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另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盐酸
大量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无气泡,溶液呈黄色溶液
 
(3)实验V中,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和浅绿色溶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取暖袋中无机盐的成分是
②取暖袋发热时,原料层中一定参加反应的物质是
(5)利用右图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氧气是否参加了反应: ,则氧气参加了反应。

(反思与评价)
(6)小明根据IV中的现象判定无机盐未参加反应。他的结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推断题(共1题)

2.
下列A~G七种物质由氢、碳、氧、钠、硫、钙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1)A、B、C都是氧化物。A与B反应的产物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B与C化合后的产物D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B的化学式是
(2)E是一种常见的液体燃料,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E可以作为汽车燃料。E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A和B,则E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F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F与G反应的生成物中有A,则F的俗称是 ,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D可中和某些工厂污水中含有的G,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D与F固体混合物溶于水后发生化学反应,写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所有可能组成: (填化学式)。

3.流程题(共1题)

3.
某实验小组根据查阅的资料对100 g含有泥沙、MgCl2的粗盐进行提纯。

(1)操作①、③的名称分别是
(2)溶液A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3)溶液A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Mg(OH)2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最后得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 g。

4.选择题(共17题)

4.

读下面“世界某地区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5.

读下面“世界某地区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6.

某大城市依山傍水,规划完整,下图是该城市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统计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7.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 {#mathml#}q=12{#/mathml#} ,前n项和为Sn,则 {#mathml#}S4a4{#/mathml#} ={#blank#}1{#/blank#}.
8.

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举办地 ——瑞士旅游名镇达沃斯,位于阿尔卑斯山区,海拔1529米,是全球知名的温泉度假、会议、运动度假胜地,二十世纪起成为国际冬季运动中心之一。达沃斯还是瑞士经典火车路线——“冰河列车”(因其沿途雪景较多故名)必经的一站,“冰河列车’’贯穿了阿尔卑斯山的绝色美景。回答下列各题。

9.

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举办地 ——瑞士旅游名镇达沃斯,位于阿尔卑斯山区,海拔1529米,是全球知名的温泉度假、会议、运动度假胜地,二十世纪起成为国际冬季运动中心之一。达沃斯还是瑞士经典火车路线——“冰河列车”(因其沿途雪景较多故名)必经的一站,“冰河列车’’贯穿了阿尔卑斯山的绝色美景。回答下列各题。

10.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是“我国甘肃省地理简图”,该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里是“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地带。

11.

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工厂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导致当年硬盘销售价格上涨。回答下列各题

12.

读甲、乙两国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读甲、乙两国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读甲、乙两国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读加拿大铁路和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读“循环经济示意图”,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是(    )

17.

下图为“某沿海岛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读“我国部分地区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5.单选题(共16题)

21.
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H2O2H2↑+ O2
B.2NaOH + CuSO4="==" Cu(OH)2↓+ Na2SO4
C.2CuO + C2Cu + CO2
D.CaO + 2HCl ="=" CaCl2+ H2O
22.
下列实验中,实验方案与结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
结论
A
向盛装CO的塑料瓶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到瓶身变瘪
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B
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均能燃烧
说明氮气能支持燃烧
C
某红色粉末发生分解反应,只生成单质汞和氧气
该粉末由氧元素和汞元素组成
D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石蕊溶液变红
CO2属于酸
 
A.AB.BC.CD.D
23.
下列化学符号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2HB.H2C.2H2D.2H+
24.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空气D.烧碱
25.
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
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
26.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硅B.氧C.铁D.铝
27.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水蒸气
28.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水鉴别食盐和碳酸钙粉末
C.用稀盐酸鉴别铜和金
D.用铜片鉴别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锌溶液
29.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 称量氧化铜C. 取用固体粉末D. 过滤
30.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泥沙C.植物油D.牛奶
31.
在不同温度下,将一定量的NaCl和KNO3分别加入100 g水中,实验情况记录于下表中,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溶解情况
实验1
20 ℃
最多溶解36 g NaCl
最多溶解31.6 g KNO3
实验2
40 ℃
加入36 g NaCl全部溶解
加入31.6 g KNO3全部溶解
实验3
80 ℃
最多溶解38.4 g NaCl
最多溶解169 g KNO3
 
A. KNO3的溶解能力一定大于NaCl
B. 40 ℃时Na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KNO3的溶解度
C. 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 ℃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NaCl < KNO3
D. 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 ℃后,溶液的浓度:NaCl > KNO3
32.
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B.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C.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要用湿抹布盖灭
D.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硫酸
33.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某溶液呈酸性的是
A.用pH试纸测定,其pH=8
B.用pH试纸测定,其pH=7
C.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
D.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
34.
体操运动员常用一种白色的“镁粉”搓手,去除手上的汗渍,增加掌心与器械的摩擦力。这种“镁粉”溶解性很差,但有很好的吸水性。向“镁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将“镁粉”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滤出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但不产生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镁粉”是单质镁
B.可以用生石灰替代“镁粉”除去汗渍
C.“镁粉”加水煮沸后滤出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镁
D.“镁粉”加水煮沸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35.
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纯棉毛巾B.纯羊毛衫
C.合成橡胶轮胎D.真丝围巾
3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雾霾与空气污染有关
B.废旧电池应埋入地下
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D.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6.填空题(共3题)

37.
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1)三大化石燃料指的是煤、 和天然气。
(2)煤的气化是一种重要的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其过程如图I所示。合成气中的物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物质C和D,其微观过程如图II所示

图I 图II
①气化炉中主要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③物质C不仅是一种清洁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写出物质C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④在反应A + B  C + D中,B和C的质量比为
38.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铝制梯子B.铁锅C.铜导线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可以制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工业上常以赤铁矿和一氧化碳为原料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
热可得铜,请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u2O + Cu2S6Cu +
(5)某实验室废液中含有稀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铜,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
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39.
实验室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100 g。
(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
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所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填字母序号)、药匙、胶头滴管。
(2)配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①计算
②称取10 g 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
③量取90 mL 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1 g/cm3),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④溶解: ,使氯化钠溶解。
⑤装入试剂瓶,贴上标签。标签上应写
(3)取9 g上述溶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 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选择题:(17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