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今年,广州“镉大米”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小明同学查阅了镉的相关信息:①镉元素位于第五周期ⅡB族。②镉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320.9℃,沸点765℃,密度8.64g/cm3,有韧性和延展性;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并失去金属光泽;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③镉对人体十分有害,摄入过量镉污染的食品和水,会引起肺和肾脏疾病。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对镉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
A 镉属于金属元素 B 一个镉原子中有48个质子
C 镉原子示意图中X=18 D 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g
(2)归纳镉单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镉大米”主要出现在河水、土壤遭到镉污染的地区,消除“镉大米”需要从源头治理。目前河水治理的方法是:把适量Na2CO3投入被Cd2+污染的河水中,形成CdCO3沉淀,以降低河水中Cd2+的浓度。
①若某河段主要含有氯化镉,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5℃时,CdCO3的溶解度为2.8×10-6g,则1L河水中含Cd2+的质量为______mg(河水密度为1.0g/cm3,计算结果精确到0.001mg)。国家要求水中Cd2+的含量的标准≦0.005mg/L,用Na2CO3处理的河水____(填“是”或“否”)达标。

(1)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对镉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
A 镉属于金属元素 B 一个镉原子中有48个质子
C 镉原子示意图中X=18 D 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g
(2)归纳镉单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镉大米”主要出现在河水、土壤遭到镉污染的地区,消除“镉大米”需要从源头治理。目前河水治理的方法是:把适量Na2CO3投入被Cd2+污染的河水中,形成CdCO3沉淀,以降低河水中Cd2+的浓度。
①若某河段主要含有氯化镉,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5℃时,CdCO3的溶解度为2.8×10-6g,则1L河水中含Cd2+的质量为______mg(河水密度为1.0g/cm3,计算结果精确到0.001mg)。国家要求水中Cd2+的含量的标准≦0.005mg/L,用Na2CO3处理的河水____(填“是”或“否”)达标。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小亮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某企业采用的氨碱法制的的纯碱样品的成分及含量。
(提出问题)该纯碱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小亮做出如下假设:
(1)只含有Na2CO3;(2)含有Na2CO3和NaHCO3
(查阅资料)
(1)表中的现象Ⅰ为 ;
(2)现象Ⅱ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探究)为了确定纯碱样品的成分,小亮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小列实验报告。
(实验反思)
实验步骤①中,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纯碱样品中各物质的含量?
(1)为测量该纯碱样品各成分的含量,小亮设计了下图装置,通过称量B装置懂得质量变化来确定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硫酸与样品、进入装置B的CO2与NaOH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但多次实验发现,测定结果有偏差。造成偏差的原因有
① ;
② 。
(2)小亮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将w g 干燥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
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
③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④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⑤再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
⑥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⑦根据B瓶增加的质量,计算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
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 。
(提出问题)该纯碱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小亮做出如下假设:
(1)只含有Na2CO3;(2)含有Na2CO3和NaHCO3
(查阅资料)
| NaHCO3 | Na2CO3 |
加入稀盐酸 | 现象Ⅰ | 产生气泡 |
加入饱和石灰水 | 溶液变浑浊 | 现象Ⅱ |
加入CaCl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溶液变浑浊 |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1)表中的现象Ⅰ为 ;
(2)现象Ⅱ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探究)为了确定纯碱样品的成分,小亮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小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 ; | 该反应的方程式: 。 |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 。 | ; | 证明猜想②成立。 |
(实验反思)
实验步骤①中,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纯碱样品中各物质的含量?
(1)为测量该纯碱样品各成分的含量,小亮设计了下图装置,通过称量B装置懂得质量变化来确定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硫酸与样品、进入装置B的CO2与NaOH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但多次实验发现,测定结果有偏差。造成偏差的原因有

② 。
(2)小亮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将w g 干燥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
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
③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④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⑤再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
⑥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⑦根据B瓶增加的质量,计算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
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 。
3.推断题- (共1题)
3.
下图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金属和CO2。请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
(2)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黑色固体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
(2)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黑色固体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计算题- (共1题)
4.
小明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液。他想测定该溶液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此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取该混合液50 g ,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0 g、40 g、60 g 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实验2)另取该溶液50 g ,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7,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测得实验数据见右图。

试分析计算:
(1)(实验1)中,第二组数据 m 为 g。
(2)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实验1)取该混合液50 g ,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0 g、40 g、60 g 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实验2)另取该溶液50 g ,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7,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测得实验数据见右图。

试分析计算:
(1)(实验1)中,第二组数据 m 为 g。
(2)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
5.选择题- (共19题)
5.
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中国北京击败阿拉木图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这是中国人又一高兴的大事,体现了中国国力的强大。这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 )
6.单选题- (共17题)
24.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质期 |
C.“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
D.甲醛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
26.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的质量/g | 2 | 2 | 84 | 5 |
反应后的质量/g | 待测 | 24 | 0 | 14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27.
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 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 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 1 g CH4和2 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 g CO2和2 g H2O

A. 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 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 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 1 g CH4和2 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 g CO2和2 g H2O
28.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不同 |
B.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 |
C.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因为Na+、OH-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放出的热量 |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
29.
下列有关化合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无关
B. 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 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D. 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化合价
A.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无关
B. 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 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D. 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化合价
31.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
C.碳- 12原子和碳一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
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
32.
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
34.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
35.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形成75gA的饱和溶液 |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 |
38.
下列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A. A B. B C. C D. D
混合物 | 思路方法 | 选用物质 |
A.CO(CO2) | 吸收 |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B.CaCl2(HCl) | 转化、过滤 | 过量的碳酸钙 |
C.HCl(BaCl2) | 沉淀、过滤 | 过量的硫酸溶液 |
D.FeSO4(CuSO4) | 置换、过滤 | 过量的铁粉 |
A. A B. B C. C D. D
7.填空题- (共3题)
41.
分类是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请按照物质用途、组成两种分类标准,将下列物质:①甲烷 ②铁 ③碳酸氢铵 ④水 ⑤硫酸 ⑥氢氧化钠,按要求的顺序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每种物质只能选填一次,只填写序号)
(1)物质的用途分类___
(2)物质的组成分类___

(2)物质的组成分类___
42.
目前,市场上畅销以木糖醇为原料的“口香糖”,对修复蛀牙有所帮助。木糖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约为7.89%,氧元素质量分数约为52.6%,且每个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请回答:
(1)该有机物还含有的一种元素是 ;
(2)木糖醇的化学式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为 ;
(3)一个木糖醇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 。
(1)该有机物还含有的一种元素是 ;
(2)木糖醇的化学式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为 ;
(3)一个木糖醇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选择题:(19道)
单选题:(17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