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河南省中招考试说明解密预测(六)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320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简答题(共2题)

1.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将黑色氧化铜放入稀硫酸中,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2)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主要成分是铝粉)来防止铁生锈:
(3)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小苏打的药品来减轻症状:
2.
在Cu(NO3)2、AgNO3和K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
(1)请说出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哪些成分?滤液中一定含有哪些成分?
(2)写出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单选题(共7题)

3.
下列实验或事实中,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A. 工业上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B.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C. 实验室用浓硫酸干燥氧气 D. 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氧气
4.
已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改变,则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复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5.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①C→Cu ②Cu→CuCl2③CaO→CaCl2 ④Fe→Fe(OH)2 ⑤Ba(OH)2→NaOH,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6.
”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是 2︰1 B. 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
C.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是由于受热后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B. 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化学实验时,若容器内压强增大,则一定有气体放出
C.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种物质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所含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8.
下列说法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理念的是【   】
A.为了城市洁净,露天焚烧垃圾
B.为了食品卫生,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为了提高生活品质,增加私家车用量
D.为了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泡
9.
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A. 酒精和水 B. 氯化钠和硝酸钾
C. 氧化铜和硫酸铜     D. 氧化镁和氢氧化镁

3.选择题(共3题)

10.

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亮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量筒放在{#blank#}1{#/blank#} 台面上.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的液体的总质量为{#blank#}2{#/blank#} g.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blank#}3{#/blank#} 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106g.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blank#}4{#/blank#} kg/m3

 

11.

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花传粉,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

12.

献血光荣,它也是我们的义务,已知20cm3人体血液的质量为21.0g,则血液的密度是{#blank#}1{#/blank#} kg/m3,成年人体内血液共有4.2kg,则人体内的血液共有{#blank#}2{#/blank#} m3

4.填空题(共3题)

13.
从H、C、O、N、K、Ca六种元素中,选出适当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1)饮料中的一种酸是___________;
(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3)农业生产中用作复合肥的盐是________。
14.
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A、B物质的饱和溶液,烧杯中无固体溶质剩余,右图是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若要使B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_____________和向烧杯中加水的方法。
(2)将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t2℃降到t1℃,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学们在实验室对酸、碱、盐的性质进行探究。
(1)酸和碱的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右图是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

(2)盐酸和硫酸具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填符号)。
(3)小华同学打开盛放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盖后,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为什么?
(4)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发现由于忘记了滴加酚酞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①同学们对溶质的成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小贝同学说:溶质除了硫酸钠还有氢氧化钠;小华同学说:溶质除了硫酸钠还有稀硫酸;小明同学说:溶质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证明大家的猜想,老师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这三位同学的猜想中不正确的是
(5)小钢同学要配制70g溶质质量分数为5.4%的氯化铜溶液,经计算,他需要称量氯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g。
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溶液,氯化铜溶液中主要含有Cu2、Clˉ和水分子。某探究小组为探究氯化铜溶液中的哪种微粒能使氯化铜溶液显蓝色,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得出了初步结论。请填写下表中的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氯化钠固体,放入
试管中,加水,振荡
固体溶解,
溶液呈无色
 
 
(6)取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4%的氯化铜溶液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二者正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
A. 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
C. 氢原子的质量为1.008     D. 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