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2题)
4.
从金属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主要跟下列有关的是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③金属的导电性; 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③金属的导电性; 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A.①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6.
海水淡化可采用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 | B.溶液质量不变 |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 D.溶剂质量不变 |
9.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30g硝酸钾,则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 |
B.t℃时,往100g水中加入33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剩余3g固体硝酸钾,则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 |
C.t℃时,100g水中溶解了30g硝酸钾,则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 |
D.t℃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解了30g硝酸钾,则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 |
2.选择题- (共17题)
3.填空题- (共7题)
30.
下图A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B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1) 该元素属于 元素;(填 “金属”或“非金属”);
(2)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变成阳离子,该离子的符号为 。

(1) 该元素属于 元素;(填 “金属”或“非金属”);
(2)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变成阳离子,该离子的符号为 。
32.
(5分)小思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下图是他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情景。

(1)上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 (填字母序号);
(2)操作A观察到的现象是 ;
(3)操作B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
(4)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上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 (填字母序号);
(2)操作A观察到的现象是 ;
(3)操作B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
(4)C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3.
(7分)生活中铁制品容易锈蚀,某课外学习小组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用洁净无锈的铁钉、试管、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实验装置图如下。
一周后观察到只有A中的铁钉生锈,而B、C中铁钉均无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试管中蒸馏水需要煮沸并覆盖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2)实验 和实验 对比,证明了铁钉生锈需要接触氧气。
(3)某同学将A试管中生锈的铁钉浸入装有足量的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成 ,这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段时间后,该同学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这气体是 。
实验操作 | ![]() | ![]() | ![]() |
一周后观察到只有A中的铁钉生锈,而B、C中铁钉均无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试管中蒸馏水需要煮沸并覆盖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2)实验 和实验 对比,证明了铁钉生锈需要接触氧气。
(3)某同学将A试管中生锈的铁钉浸入装有足量的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成 ,这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段时间后,该同学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这气体是 。
34.
(5分)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温度为 时,a与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三物质中, 物质(填序号)的溶解能力受温度影响最大。
(2)t2℃时,3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___g;
(3)t2℃时,用100g水与一定质量a物质恰好配成饱和溶液。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g。
(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

温度为 时,a与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三物质中, 物质(填序号)的溶解能力受温度影响最大。
(2)t2℃时,3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___g;
(3)t2℃时,用100g水与一定质量a物质恰好配成饱和溶液。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g。
(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
35.
(11分)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是按照以上 (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的,烧杯中溶液的颜色由 色逐渐变为 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结束时,老师滴加两滴反应后的溶液到玻璃片上,烘干后出现白色固体。小明说这是氢氧化钠,小刚认为不可能,证据是 ;
(3)右上图是反应的微观变化图,对比反应前后的微粒,此反应的实质是盐酸溶液中的
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酸和碱往往都能发生类似反应,请尝试书写氯酸(HClO3)与氢氧化钾(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20g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 g。

(1)实验操作是按照以上 (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的,烧杯中溶液的颜色由 色逐渐变为 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结束时,老师滴加两滴反应后的溶液到玻璃片上,烘干后出现白色固体。小明说这是氢氧化钠,小刚认为不可能,证据是 ;
(3)右上图是反应的微观变化图,对比反应前后的微粒,此反应的实质是盐酸溶液中的
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酸和碱往往都能发生类似反应,请尝试书写氯酸(HClO3)与氢氧化钾(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20g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 g。
36.
(5分)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标号)。
(2)上述装置中的A和C组合后,可用来制取并收集的气体是 (任写一种),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小丽欲使用图F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先将装置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填“a”或“b”)端通入。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标号)。
(2)上述装置中的A和C组合后,可用来制取并收集的气体是 (任写一种),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小丽欲使用图F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先将装置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填“a”或“b”)端通入。
4.实验题- (共1题)
37.
(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H+),说明含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请设计三种实验方案,用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检验烧杯中的溶液是否含有氯化氢,并根据实验过程完成下表需填写的内容。
【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经___________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H+),说明含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请设计三种实验方案,用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检验烧杯中的溶液是否含有氯化氢,并根据实验过程完成下表需填写的内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至3滴紫色石蕊试液 | | 溶液显酸性(含有H+);溶质中有氯化氢。 |
方案二 | | 有气泡产生 | |
方案三 |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7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