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有碳酸钠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共40.0克,将它放入98.0克20.0%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恰好呈中性,求:(计算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1)、碳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碳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单选题- (共9题)
4.
“空气污染指数” 是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计入其中的各项污染物除可吸入颗粒外,还应包括的气体是
A.S0202NO2 | B.S02C02NO2 | C.SO2N2NO2 | D.S02C0NO2 |
7.
某金属A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不能跟氯化锌溶液反应,关于A、铜和锌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A. Zn、A、Cu B. Zn、.Cu、A C. A、Zn、Cu D. Cu、A、Zn
A. Zn、A、Cu B. Zn、.Cu、A C. A、Zn、Cu D. Cu、A、Zn
8.
镁粉在焰火、闪光粉、鞭炮中是不可少的原料。工业上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种气体中冷却,有下列气体:①空气、②氧气、③氩气、④氢气、其中可作为冷却气体的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③ |
9.
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观察泡沫的多少 |
B.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
C.氧气、二氧化碳--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木条能否复燃 |
D.涤纶、羊毛纤维--点燃,闻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
3.填空题- (共4题)
11.
(本题4分)目前市面上有一种新型饭盒“即热饭盒”,其原理是在饭盒底部有两层,一层存放水,另一层存放镁和铁的混合物。使用时打开隔离层,即发生以下反应:Mg+2H2O=X+H2↑。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1)该饭盒底部“即热”的原理是将 能转化为热能;
(2)X的化学式是 ,你推断X的化学式的依据 ;
(3)上述化学反应属于 (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1)该饭盒底部“即热”的原理是将 能转化为热能;
(2)X的化学式是 ,你推断X的化学式的依据 ;
(3)上述化学反应属于 (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12.
(本题8分)A—E五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内容中涉及的化合物,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图推断,A是 ,C是 ,D是 ,E是 (填写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1)根据上图推断,A是 ,C是 ,D是 ,E是 (填写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14.
(本题7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得知:铝是重要的轻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电讯和建筑等领域。铝也有其特殊的性质:①铝的熔点是660℃,氧化铝的熔点高达2054℃。②铝虽比锌活泼,但是将铝和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铝比锌反应慢得多。③尽管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能使铝与其周围的介质(空气、水)隔绝,但“奇怪”的是铝制容器仍不能用来盛放和腌制咸菜。为此该小组进行了“铝表面氧化膜”的探究实验,其过程如下,请完成填空:
【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接触火焰的部分变暗片刻后变软;轻轻摇动,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
(1)请写出在空气中灼烧铝片的化学方程式 ;
(2)铝片接触火焰的部分不像蜡烛那样滴落的原因是 。
【实验2】取2条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一片浸入CuCl2稀溶液中,其表面很快析出较多红色粉末状固体;而另一片浸入CuSO4稀溶液中现象一直不明显。
问题:试猜测产生这种现象差异的因素是
【实验3】用砂纸打磨一铝片使其表面较粗糙,再将其放入CuSO4稀溶液中,直到2-3分钟后,铝片表面才有少量红色固体附着。
问题:试写出铝片表面附着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4】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Cl稀溶液,铝片表面逐渐有红色固体析出。
【实验5】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2SO4稀溶液,铝片表面现象一直不明显。
问题:根据实验2、3、4、5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接触火焰的部分变暗片刻后变软;轻轻摇动,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
(1)请写出在空气中灼烧铝片的化学方程式 ;
(2)铝片接触火焰的部分不像蜡烛那样滴落的原因是 。
【实验2】取2条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一片浸入CuCl2稀溶液中,其表面很快析出较多红色粉末状固体;而另一片浸入CuSO4稀溶液中现象一直不明显。
问题:试猜测产生这种现象差异的因素是
【实验3】用砂纸打磨一铝片使其表面较粗糙,再将其放入CuSO4稀溶液中,直到2-3分钟后,铝片表面才有少量红色固体附着。
问题:试写出铝片表面附着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4】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Cl稀溶液,铝片表面逐渐有红色固体析出。
【实验5】向实验2的CuSO4稀溶液中滴入3-5滴Na2SO4稀溶液,铝片表面现象一直不明显。
问题:根据实验2、3、4、5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