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泗洪县新星城南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六次段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263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1

1.计算题(共1题)

1.
为了测定某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小杨同学取50.0g样品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1)NaOH的化学式量为_________。
(2)硫酸铜刚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保留一位小数)。
(3)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和HCl;
猜想2:废液中的溶质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猜想3: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猜想4: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
(讨论与交流)小明认为猜想1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1)为验证猜想2,小强同学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强认为猜想2正确。小强的实验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2的正确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为验证猜想3,选用碳酸钠做试剂。若猜想3是正确的,验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验证猜想4是否正确,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氯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氯化钾溶液
(拓展与应用)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根据盐酸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
3.
某兴趣小组计划对空气成分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案:
 
(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图 1 中装置 B 的作用是_____,装置 A、B 顺序能否颠倒_____(填“能”或“否”)。
 
(2)除去氧气:该小组根据教材中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原理,除去了(1)中得到的气体中的氧气。在拉瓦锡的经典实验中(装置如图 2),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
A 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
B 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 无法观察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
D 得到的氧化汞粉末加热生成的气体体积+剩余气体体积=原空气体积
(3)分析误差:该小组按设计方案得到的氮气密度(假设要除去的气体均已除净)与氮气的实际 密度有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
(4)拓展与延伸:实验室如何制取氮气呢?请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重铬酸铵为桔黄色粉末,加热至180℃时可分解得到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反应,如:镁能够在氮气中燃烧。
 
①仪器 B 的名称是_____。
②利用上述仪器和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 (填序号),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若用上述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根据已有知识,收集氮气只能用_____法,理由是_____。

3.单选题(共9题)

4.
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得到质量为m克的滤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D.滤液中的溶质最多有两种,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5.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钢丝球擦洗铝锅B.用洗涤剂清洗盘子上的油污
C.用食盐水去除水垢D.用水浇灭着火的油锅
6.
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5℃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0g
B.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将 3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30℃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小
7.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防其腐烂
B.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牵牛花花瓣,自制酸碱指示剂
C.用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的方法,区分氯化铵和尿素
D.用点燃闻气味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8.
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鸡蛋B.馒头C.蔬菜D.豆油
9.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花瓶B.纯棉衣裤C.塑料桶D.纳米铜
10.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振荡试管B.稀释浓硫酸
C.加热液体D.量取液体
11.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CO)
氧气
点燃
B
KCl(K2SO4
蒸馏水和过量氯化钡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
C
NH3(H2O)
足量的浓硫酸
洗气
D
Cu (CuO)
足量的稀硫酸
浸泡、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12.
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是(   )
A.H+   Na+    K+   NO3B.Mg2+   Cl   OH   Na+
C.H+   Ba2+   NO3  SO42D.Fe3+   SO42   H+   Cl

4.填空题(共2题)

13.
2018年两会期间,能源、环境问题成为了热议的话题之一。
(1)近几年来,雾霾在我国多地频发,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雾霾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下列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__。
A.二氧化氮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
(2)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__________、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氢气被誉为“最理想的燃料”,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该反应中氧化剂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4.
2018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主题是“Nature for water(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
(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A图所示的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填名称)。
②B图所示的是活性炭净水器的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③C、D图所示的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C中铁片变红,D中铁片依然光亮,对比C、D中的现象,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E图所示的是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其中热水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cm3)配制11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_______________mL。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均倒入烧杯中。若量取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俯视,而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用量筒量取水。
③稀释:用玻璃棒搅拌,使氢氧化钠溶液和水混合均匀。
④装瓶并贴上标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