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4年中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2599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4

1.推断题(共1题)

1.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图2所示的是A、B、D、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物质E的用途之一为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2.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
加热时间/min
0
t1
t2
t3
固体质量/g
28.0
23.2
18.4
18.4
 
 
(1)共制得氧气_________g。
(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灰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__________,析出了氢氧化钙。同学们又用右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___________。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氧化铜与水调和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4.单选题(共6题)

4.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给轮胎打气B.粮食酿成酒C.铁水铸成锅D.过滤粗盐水
5.
下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
B.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C.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6.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两个氮分子:2NB.钙离子:Ca+2C.两个氢原子:2H2D.氧化镁:MgO
7.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B.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8.
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9.
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A.鸡蛋
B.西红柿
C.米饭
D.牛肉

5.填空题(共1题)

10.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比较自来水煮沸前后的硬度.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的方法来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3)可用来制作糕点或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________.
(4)小明家新装修的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其目的是:________.
(5)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如图示元素周期表中碘的一格,请写出从中获取的一条信息:________.

6.实验题(共1题)

11.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蒸发溶液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2)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白磷燃烧.比较打开前后的现象,证明白磷燃烧需要__________.烧杯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3)丙是一组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6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