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258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6/7

1.流程题(共1题)

1.
(5分)碳酸钡(化学式为BaCO3)广泛应用于显像管、陶瓷、光学玻璃等行业。有一种碳酸盐矿石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钡和碳酸钙,以此矿石为原料生产碳酸钡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1、碳酸钡和碳酸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高温下能分解成两种氧化物;氧化钡和氧化钙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这两种碱均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
2、下表所示的是两种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40
80
Ca(OH)2溶解度/g
0.187
0.141
0.094
Ba(OH)2溶解度/g
1.67
8.22
101.4
 
(1)写出水浸池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焙烤炉中添加焦炭粉和热空气是为了维持炉内反应所需的高温状态
B.焙烤炉内只涉及分解反应
C.废渣需要经过洗涤才能弃渣,是为了保护环境,同时为了提高产率
D.该工艺流程可以减少CO2气体的排放,控制温室效应
(3)除了水之外,进入分离池中的物质是  ,请你根据所给两种碱的溶解度推测分离池中操作②的步骤是 (选填“降温”、“加热”)、过滤。
(4)写出由溶液B制取产品碳酸钡的化学方程式:     

2.单选题(共14题)

2.
下图分别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
B.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9
C.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该元素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F+
3.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大米霉变C.玻璃破碎D.氧气液化
4.
下述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洁净的铁丝浸入稀盐酸中,溶液变成黄色
B.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C.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D.打开浓盐酸瓶盖,瓶口看到白雾
5.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淬火的钢针制作钓鱼钩
B.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醋制二氧化碳
C.用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D.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开锁更灵活
6.
下列物质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橄榄油D.氨气
7.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不饱和溶液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8.
如图是某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C是人体胃液中的酸,“—”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指示剂是紫色石蕊,则紫色石蕊遇氢氧化钠溶液变成蓝色
B.A物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
C.B物质可能是二氧化碳
D.C物质与氢氧化钠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9.
冬季大雪覆盖地面,给交通带来不便.撒融雪剂可以使雪很快融化,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某种融雪剂的主要成分是NaCl,可能还含有CaCl2、Na2SO4、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小明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根据以下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色沉淀A的成分是CaCO3
B.融雪剂中一定不含CuSO4,一定含有CaCl2和Na2SO4
C.如果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和BaCl2溶液,则无色溶液C中含有的溶质只有NaCl
D.要正确得出原融雪剂的成分,可以取白色沉淀B加足量的稀硝酸,观察现象。
10.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①石蜡→炭黑 ②CO2→CO ③Fe2O3→FeCl2④NaHCO3→CO2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1.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CO2(O2
燃烧硫粉
B
CuSO4溶液(H2SO4)
加入过量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NaCl溶液(Na2CO3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aCl2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12.
维生素B11(C19H19N7O6),有保肝解毒、提高免疫力作用,对消沉、焦虑情绪有帮助,下列关于维生素B11说法错误的是
A.维生素B11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维生素B11属于有机物
C.维生素B11中共含3个氧分子
D.维生素B11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13.
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中常见的“三”
①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③厨房里可用食醋区分小苏打和食盐
①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②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③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三种物质:C、CO、H2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健康
①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NaOH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
③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CO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③食用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A. A B. B C. C D. D
14.
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A.不开无人灯
B.工业废水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淘米水用来浇花
D.加大煤的开发,尽可能多用煤作燃料
15.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
C.D.

3.填空题(共1题)

16.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现有H、C、O、Ca四种常见的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
①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②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有毒的气体  
③实验室酒精灯中常用燃料  ; ④用作补钙剂的盐
(2)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

①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
②夏天铜螺丝部位常出现一层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这是由于铜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和   发生反应而生锈的原因;
③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化学式为Br2)和银,玻璃颜色变深,写出溴化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反应中起  作用。

4.实验题(共1题)

17.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
(3)小龙同学利用吃完的碎碎冰饮料包装袋设计了图F的发生装置来代替B装置制取氢气,其优点是
他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下列装置的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F→ (填序号)。

A.b→c→d
B.b→c→e
C.c→b→d
D.c→b→e
 
(4)小露同学利用草酸钠固体(化学式为Na2C2O4)加热分解制取一氧化碳,并用CO还原氧化铁。他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下:

①一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述所给装置中的 (填序号);
②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现象是
③该装置中锥形瓶(足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Ⅰ检验并吸收生成的CO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