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7题)
1.
已知葡萄糖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氢化碳和水.仅据此结果.对葡萄糖的成分推测正确的是
A.葡糖糖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
B.葡萄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
C.葡萄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D.葡萄糖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可能含有碳元素 |
3.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既体现其物理性质又体现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常用于切割玻璃 |
B.氮气可以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
C.通常在加压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制成饮料 |
D.常见白炽灯的灯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 |
8.
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
,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Z、Y、X | B.Y、X、Z | C.X、Y、Z | D.Y、Z、X |
9.
2015年3月22日是第22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明矾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
B.为了防止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
C.氢氧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
D.石油经分馏或其他加工方法可以得到汽油、煤油等,这个过程是化学变化 |
10.
给10%的硫酸溶液通电(实质为电解水,硫酸不发生化学变化)以测定水的组成,下
面四组数据是实验后获得的,你认为其中最接近理论值的一组是:
面四组数据是实验后获得的,你认为其中最接近理论值的一组是:
| 氧气的质量(g) | 氢气的质量(g) | 硫酸的质量分数 |
A | 64 | 8 | 10% |
B | 10 | 2 | 10% |
C | 16 | 2 | 11% |
D | 16 | 32 | 11% |
A.A | B.B | C.C | D.D |
12.
关于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溶液都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
B.将硝酸钾固体溶于水时加热,既可以使硝酸钾溶得更快,又能使其溶得更多 |
C.向水中加入少量蔗糖固体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
D.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都可以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武德合金可以制成电路保险丝是因为它的熔点高 |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
C.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
D.将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
15.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家用保鲜膜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
B.用活性炭可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
C.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
D.农业上可以用氢氧化钠来改良酸性土壤 |
2.选择题- (共2题)
3.填空题- (共5题)
20.
(4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离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1)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E.该化学反应中,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3
(2)胃酸过多须服用抗酸药。下表为两种抗酸药的有效成分及其构成微粒:

由于抗酸药有效成分不同,起抗酸作用(即消耗胃液中盐酸)的微粒也有差异。
①
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下同);
②铝碳酸镁与盐酸的反应为:
。
则铝碳酸镁起抗酸作用的两种微粒是 、 。
(1)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反应前后共有4种原子 |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
D.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 |
(2)胃酸过多须服用抗酸药。下表为两种抗酸药的有效成分及其构成微粒:

由于抗酸药有效成分不同,起抗酸作用(即消耗胃液中盐酸)的微粒也有差异。
①

②铝碳酸镁与盐酸的反应为:

则铝碳酸镁起抗酸作用的两种微粒是 、 。
21.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工业上用赤铁矿在高温条件下炼铁的原理: ,该反应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 ,该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氯化铵晶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会生成一种氨臭味的气体; ,检验该气体可用 试纸;
(4)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硫气体被飘尘吸附后容易发生氧化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飘尘起 作用。
(1)工业上用赤铁矿在高温条件下炼铁的原理: ,该反应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 ,该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氯化铵晶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会生成一种氨臭味的气体; ,检验该气体可用 试纸;
(4)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硫气体被飘尘吸附后容易发生氧化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飘尘起 作用。
22.
在下表栏目空格内,填写正确的名称、化学式、类别(填“有机化合物”、“酸”、“碱”、“盐”)。
序号 | (1) | (2) | (3) | (4) | (5) |
名称 | 氮气 | _____ | 酒精 | 碳酸氢铵 | 硝酸 |
化学式 | ____ | Fe(OH)3 | C2H5OH | NH4HCO3 | ____ |
类别 | 单质 | _____ | _____ | _____ | 酸 |
23.
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
(2)
℃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
℃,析出固体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的溶液;
(3)
℃时,将100g水加人盛有50g氯化钾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钾的________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往该烧杯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后,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

(1)

(2)


(3)

(4)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
24.
(12分)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个因素有 (填序号);
(2)某实验室的仪器柜里有如下仪器:

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3)老师问:“如果实验室在没有大理石的情况下能否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呢?”,大多数同学认为可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 (填序号),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 。

(4)某实验小组还利用下图装置对实验室制取
的速率快慢进行了研究。他们实验时所用的试剂和使用的反应条件如下表所示:

实验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部分如下表,请根据表中信息帮助填写完整。

实验探究时,他们每次收集
气体均为40mL,则实验中他们还应记录的实验数据是 。
下图是根据某次实验数据作出的
和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在80秒以后,产生
逐渐减慢的可能原因: 。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个因素有 (填序号);
A.反应物的状态 | B.气体的密度 |
C.反应的条件 | D.气体的溶解性 |

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3)老师问:“如果实验室在没有大理石的情况下能否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呢?”,大多数同学认为可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 (填序号),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 。

(4)某实验小组还利用下图装置对实验室制取


实验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部分如下表,请根据表中信息帮助填写完整。

实验探究时,他们每次收集

下图是根据某次实验数据作出的



4.实验题- (共1题)
25.
为测定某碳素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粉末于质量为51.8g的烧杯中,然后逐步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当加入80g稀硫酸时反应恰好完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试通过计算完成下列填空:(不能整除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实验取用的样品质量为:_____g;
(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小王不慎在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多加了20g稀硫酸,此时,溶液中亚铁离子在溶液总质量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若在该图象中补绘此过程中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图,所得线段的终点位于线段AB延长线的_____(填“上方”、“下方”或“线上”).

(1)该实验取用的样品质量为:_____g;
(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小王不慎在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多加了20g稀硫酸,此时,溶液中亚铁离子在溶液总质量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若在该图象中补绘此过程中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图,所得线段的终点位于线段AB延长线的_____(填“上方”、“下方”或“线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