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丽水卷)化学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2459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5/7/22

1.流程题(共1题)

1.
高纯硅是信息产业最基础的原材料,制备高纯硅的主要生产过程如下:

请回答:
(1)一个SiHCl3分子中含有氯原子的个数为  
(2)制备高纯硅的反应原理:SiHCl3(纯)+H2高温Si+3X,则X的化学式为  

2.单选题(共5题)

2.
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能导电B.不易燃烧C.不易汽化D.密度比空气小
3.
如图,某同学将一张细条状铝箔纸的两端分别压在干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铝箔纸发热并燃烧。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时干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相连B.用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也能燃烧
C.实验中铝箔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该实验能说明短路带来的危害
4.
我市对生活垃圾已经实施分类投放,金属饮料罐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A.AB.BC.CD.D
5.
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B.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6.
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熄灭酒精灯B.倾倒液体
C.过滤泥浆水D.滴加液体

3.填空题(共1题)

7.
小科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了下图,每种物质中都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对应,图中字母均表示初中科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C、D、E、F均含有铜元素。请回答:

(1)“A+H2O=B”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2)写出B和D反应得到C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列举3种能与E反应得到F的物质  

4.实验题(共2题)

8.
科学实验方案是根据特定实验目的而设计的。在学习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到“盐酸能电离产生H和Cl,氯化钠能电离产生Na和Cl”。为深入研究某一问题,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回答:

(1)往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后,乙试管中的溶液将变为  色;
(2)小科设计的实验方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9.
在老师指导下,小科做了如下实验:点燃燃烧匙上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片,钠继续燃烧。反应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壁附着黑色小颗粒,燃烧匙上粘附着灰白色固体。小科获知灰白色固体中的黑色固体成分是碳,但不清楚其中的白色固体成分是什么,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建立假设)假设一: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
假设二: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
假设三: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步骤1:取燃烧匙上灰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2: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有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步骤3: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是  
步骤4:取少量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则假设  成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单选题:(5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