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原质量分数为10%)是否变质,进行了下述实验:
(1)小江加入的“?”是___。
(2)小江认为小柯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
(3)小龙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g。已知小龙所取的待测溶液质量为10g,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待测溶液中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同学 | 小柯 | 小江 | 小龙 |
操作 | 各取一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 ||
滴入无色酚酞 | 加入足量的? | 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 |
现象 | 变红 | 产生气泡 | 产生白色沉淀 |
结论 | 没变质 | 变质 | 变质 |
(1)小江加入的“?”是___。
(2)小江认为小柯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
(3)小龙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g。已知小龙所取的待测溶液质量为10g,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待测溶液中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2.单选题- (共2题)
2.
如图为小柯做的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黒,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CuO |
B.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 |
C.加热过程中,铜丝的质量保持不变 |
D.硬质玻璃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
3.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4,相对原子质量为291,元素名称Ununseptium,符号Uus。请模仿甲,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①”处应填


A.291 | B.174 | C.117 | D.57 |
3.填空题- (共2题)
4.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 (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 (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5.
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将铁片浸入稀硫酸
Ⅱ.将铜片浸入稀硫酸
Ⅲ.将铁片浸入硝酸银溶液
(1)上述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将铁、铜、银三种金属浸入 溶液(只填一种),即可验证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Ⅰ.将铁片浸入稀硫酸
Ⅱ.将铜片浸入稀硫酸
Ⅲ.将铁片浸入硝酸银溶液
(1)上述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将铁、铜、银三种金属浸入 溶液(只填一种),即可验证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4.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