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C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液体。D为一种常见的碱,则C为____(填化学式);A→C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___反应。
(2)若A为一种黑色固体,B、C的组成元素相同,D为一种常见的盐,则C为______(填名称);写出D→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任写一种)

(1)若A、C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液体。D为一种常见的碱,则C为____(填化学式);A→C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___反应。
(2)若A为一种黑色固体,B、C的组成元素相同,D为一种常见的盐,则C为______(填名称);写出D→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任写一种)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40 g的铜锌合金中的铜,将该合金放人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 g,烧杯内剩余固体27 g。请完成下列计算:
(1)40 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________g 。
(2)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1)40 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________g 。
(2)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已知M、N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定量的M中不断滴加N,并测定所得溶液的pH,如下图所示:

(1)M是__。
(2)反应过程中,老师分别取图中a、b、c三处所对应的溶液,打乱顺序后,请同学们用最简便的方法将三种溶液鉴别的方法是__,
小明和小红采用了另外一种实验方案,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加入__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结论:是a处溶液。
小红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___。
结论:是b处或c处溶液。
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成分,小红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结论:剩余一种为b处溶液。

(1)M是__。
(2)反应过程中,老师分别取图中a、b、c三处所对应的溶液,打乱顺序后,请同学们用最简便的方法将三种溶液鉴别的方法是__,
小明和小红采用了另外一种实验方案,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加入__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结论:是a处溶液。
小红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___。
结论:是b处或c处溶液。
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成分,小红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取少量氧化铁,加入足量该溶液 | 固体完全溶解,且___ |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为c处溶液,并推知c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___(填写离子符号) |
结论:剩余一种为b处溶液。
4.单选题- (共12题)
4.
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下面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
B.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 |
D.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
5.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太阳是恒星,所以太阳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
B.电子的发现从而揭示了原子还可以再分 |
C.液体中的分子是运动的,固体中的分子是不运动的 |
D.银河系、地球、质子、原子、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
6.
日本大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为降低放射性碘(碘131)对人体的伤害,向福岛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含碘127,碘127是指核电荷数为53,中子数为74的一种碘原子)。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
B.碘131原子的质子数为53 |
C.碘127原子和碘13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
D.核能的利用证实原子的可分性,但安全利用核能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
7.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某毒品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氯胺酮(化学式C13H16ONC1),吸食后使人产生依赖,对大脑造成永久损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氯胺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B.盐醱氯胺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3:16 |
C.盐醱氯胺酮中含有盐酸 | D.一个盐酸氯胺酮分子中含有32个原子 |
8.
在AgNO3、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Zn |
B.滤渣中可能有Ag、Cu |
C.滤液中﹣定有Fe(NO3)2、Zn(NO3)2 |
D.滤液中可能有AgNO3、Cu(NO3)2 |
9.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t2℃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
B.t1℃时,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5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10.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洗洁精能够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够溶解油污 |
B.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碳酸钠属于碱类物质 |
C.饱和澄清石灰水受热后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D.氯化铵与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是因为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
12.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尿素和氯化铵 | 取样后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B | 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 抽丝灼烧,闻气味 |
C |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 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除去氯化钙固体中的碳酸钙 |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A.A | B.B | C.C | D.D |
13.
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利用太阳能发电 | B.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
C.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 D.城市垃圾集中焚烧处理 |
5.填空题- (共1题)
16.
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请用下列物质的数字序号填空。
①铁粉 ②小苏打 ③硫酸铜 ④氮气 ⑤食盐 ⑥维生素C
(1)治疗胃酸过多_____;(2)食品袋中的“双吸剂”(吸收O2和水)______
(3)腌制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____;(4)膨化食品袋中充入的气体____
(5)常吃蔬菜水果可补充的物质_____;(6)配制波尔多液______
①铁粉 ②小苏打 ③硫酸铜 ④氮气 ⑤食盐 ⑥维生素C
(1)治疗胃酸过多_____;(2)食品袋中的“双吸剂”(吸收O2和水)______
(3)腌制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____;(4)膨化食品袋中充入的气体____
(5)常吃蔬菜水果可补充的物质_____;(6)配制波尔多液_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17.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若选择C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应选择_____(填图中字母序号)作为收集装置。
(3)实验室制取的CO2中常混有水蒸气和从盐酸中挥发出来的少量HCl气体,现用G装置可除去混有的HCl气体。则除杂时应将气体从_____(填“a”或“b”)导管通入。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O2气体,干燥装置应安装在装置G_____(填“前”或“后”)。
(4)为比较CO2和空气的温室效应,可将盛满两种气体的密闭集气瓶同时置于阳光下进行实验,此实验需定时测量的数据是_____。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若选择C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应选择_____(填图中字母序号)作为收集装置。
(3)实验室制取的CO2中常混有水蒸气和从盐酸中挥发出来的少量HCl气体,现用G装置可除去混有的HCl气体。则除杂时应将气体从_____(填“a”或“b”)导管通入。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O2气体,干燥装置应安装在装置G_____(填“前”或“后”)。
(4)为比较CO2和空气的温室效应,可将盛满两种气体的密闭集气瓶同时置于阳光下进行实验,此实验需定时测量的数据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