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常家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237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2/26

1.计算题(共1题)

1.
媒体近日报道:某些方便面遭到增塑剂(化学式为C10H10O4)污染,长期摄入增塑剂可引起血液系统、生殖系统损害.计算:
(1)增塑剂的相对分子质量     
(2)增塑剂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3)增塑剂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单选题(共24题)

2.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瓷碗破碎
C.洗净的铁锅出现锈渍D.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N2表示2个氮分子 B. 镁离子的符号为Mg2+
C. 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氯化钙的化学式是CaCl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5.
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电荷数为3 B. 电子总数为2
C. 属于氢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
6.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7.
市场上有“加碘食盐”、“加铁酱油”等商品,这里的“碘、铁”应理解为
A. 元素     B. 原子 C. 单质 D. 分子
8.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B.H2O C.CO2D.H2O2
9.
(2013秋•仁寿县期末)二氧化钛(TiO2)可制作用于家装的白色涂料,其中Ti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10.
(2012秋•文安县期末)金属钛(Ti)是重要的航空航天材料.金属钛可以由TiO2与Si高温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SiSiO2+Ti.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有金属单质参加的反应
11.
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C.用熟石灰中和废液中的盐酸
D.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
12.
(2013•潮南区校级一模)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盐酸除水垢 D.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13.
下列常见的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B.矿泉水C.碘酒D.盐酸
14.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15.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A.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氢氧化钠 D. 氯化钠
16.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
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17.
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A.紫色石蕊溶液B.氯化钠溶液C.铁粉D.pH试纸
18.
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
C.CO2+2NaOH═Na2CO3+H2O
D.Fe+CuSO4═Cu+FeSO4
19.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A.胆汁(6.8﹣7.4)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D.胃液(0.8﹣1.5)
20.
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大于7的是()
A.CO2B.HCIC.NaCID.Ca(OH)2
21.
将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可能是()
A.6B.8C.11D.14
22.
服务员在餐厅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隔绝空气B.清除酒精
C.降低酒精灯着火点D.使酒精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3.
(2011秋•昌平区期末)低碳减排,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 )
A.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B.上学用手帕代替纸巾
C.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
D.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24.
下列做法会加剧大气污染的是()
A.风力发电B.焚烧秸秆C.处理尾气D.植树造林
25.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B.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3.选择题(共7题)

2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27.

56+37﹣80+16=

31.5+5=

12﹣1.1=

1.2×0.2=

2.87÷0.7=

1÷ {#mathml#}45{#/mathml#} =

{#mathml#}16{#/mathml#} {#mathml#}+56{#/mathml#} =

{#mathml#}715115{#/mathml#} =

{#mathml#}415÷25{#/mathml#} =

{#mathml#}38×45{#/mathml#} =

30÷50=

0× {#mathml#}78{#/mathml#} =

25×8=

{#mathml#}14+15{#/mathml#} =

{#mathml#}12×23{#/mathml#} =

28.

56+37﹣80+16=

31.5+5=

12﹣1.1=

1.2×0.2=

2.87÷0.7=

1÷ {#mathml#}45{#/mathml#} =

{#mathml#}16{#/mathml#} {#mathml#}+56{#/mathml#} =

{#mathml#}715115{#/mathml#} =

{#mathml#}415÷25{#/mathml#} =

{#mathml#}38×45{#/mathml#} =

30÷50=

0× {#mathml#}78{#/mathml#} =

25×8=

{#mathml#}14+15{#/mathml#} =

{#mathml#}12×23{#/mathml#} =

29. 2012年第一季有91天.
30.列式计算
31.列式计算
32.列式计算

4.填空题(共3题)

33.
(2015秋•无棣县校级月考)2011年9月29日,“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为在太空建立中国空间站打下基础.

(1)在对太空的探索过程中,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陨石坑中存在Hg、CH4、固态H2O等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2)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①完成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2H4+N2O4═3 +4H2O
②通过此反应谈谈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34.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
②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③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④盐酸与三氧化二铁
⑤铁与稀硫酸
⑥石灰水与二氧化碳  
⑦石灰水与碳酸钠    
⑧氨碱法制纯碱原理  
35.
(2015秋•无棣县校级月考)根据如图所给的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涉及以下关键步骤:①连接仪器;②装药固定;③检查气密性;④加热;⑤熄灭酒精灯;⑥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⑦收集.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4)如果用装置F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口进(填“b”或“c”).

5.实验题(共1题)

36.
(2015秋•无棣县校级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常温下碳酸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
[猜想与假设]溶液的pH可能是(填入你的猜想与假设):
①pH>7;②pH   ;③pH   
[设计与实验]小方、小钟、小陈三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方: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测得pH>7.
小钟: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测得pH>7.
小陈:取pH试直接浸入碳酸钠溶液中,测得pH>7.
[评价]以上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 同学,其余两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7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