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碲(Te)为第VIA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在化工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1)TeO2微溶于水,易溶于较浓的强酸和强碱。与盐酸反应时生成四氯化碲,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25℃时;亚碲酸(H2TeO3)的 Ka1=1×10-3,Ka2=2×10-8。该温度下,0.1mol·L-1 H2TeO3的电离度α约为______________(α=
×100%);NaHTeO3溶液的pH__________7(填“ >”、“<”或“=”)。
(3)工业上常用铜阳极泥(主要成分为Cn2Te,还含有少量的Ag、Au)为原料制备单质碲,其工艺流程如下:

①实验室进行操作I时,下列仪器与该实验操作无关的为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②已知‘浸出渣”的主要成分为TeO2。“加压浸出”时控制溶液pH为4.5~5.0,酸性不能过强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加压浸出”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酸浸”后将SO2通入浸出液即可制得单质碲,则生成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④工业上还可以将铜阳极泥煅烧、碱浸后得到Na2TeO3,然后通过电解的方法得到单质碲。已知电解时的电极均为石墨,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1)TeO2微溶于水,易溶于较浓的强酸和强碱。与盐酸反应时生成四氯化碲,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25℃时;亚碲酸(H2TeO3)的 Ka1=1×10-3,Ka2=2×10-8。该温度下,0.1mol·L-1 H2TeO3的电离度α约为______________(α=

(3)工业上常用铜阳极泥(主要成分为Cn2Te,还含有少量的Ag、Au)为原料制备单质碲,其工艺流程如下:

①实验室进行操作I时,下列仪器与该实验操作无关的为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长颈漏斗 | B.烧杯 | C.锥形瓶 | D.玻璃棒 |
③“酸浸”后将SO2通入浸出液即可制得单质碲,则生成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④工业上还可以将铜阳极泥煅烧、碱浸后得到Na2TeO3,然后通过电解的方法得到单质碲。已知电解时的电极均为石墨,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
甲、乙两化学小组拟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原理测定某铜粉样品(混有CuO粉未)中金属铜的含量。
(1)甲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重复选用),通过测定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来达到实验目的。

①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小写字母序号)。
②装置B中固体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A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④下列两步操作应该先进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i.加热反应管 ii.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浓氨水,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小组利用上述装置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C中固体的质量变化来达到实验目的。
①按气流方向连接各装置,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大写字母序号)。
②称取m1 g铜粉样品,测得反应前装置C的质量为m2 g,充分反应后装置C的质量为m3g。写出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分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3)从稀盐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重新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含量的实验方案(写出主要步骤,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重复选用),通过测定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来达到实验目的。

①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小写字母序号)。
②装置B中固体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A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④下列两步操作应该先进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i.加热反应管 ii.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浓氨水,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小组利用上述装置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C中固体的质量变化来达到实验目的。
①按气流方向连接各装置,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大写字母序号)。
②称取m1 g铜粉样品,测得反应前装置C的质量为m2 g,充分反应后装置C的质量为m3g。写出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分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3)从稀盐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重新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含量的实验方案(写出主要步骤,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3.
高分子树脂M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D中的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2)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合成路线中,D→E转化在合成M中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F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5)H是G的同系物,且与G相差一个碳原子,则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H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与G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②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6)根据上述合成路线和信息,以苯乙醛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
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1)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D中的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2)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合成路线中,D→E转化在合成M中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F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 B.能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
C.能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 D.1 mol G最多消耗2 mol NaOH |
①与G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②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6)根据上述合成路线和信息,以苯乙醛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

3.单选题- (共3题)
4.
银Ferrozine法检测甲醛(HCHO)的原理为①在原电池装置中,氧化银能将甲醛充分氧化为CO2;②Fe3+与产生的Ag定量反应生成Fe2+;③Fe2+与Ferrozine形成有色配合物;④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吸光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负极上消耗1 mol甲醛时转移2 mol电子 |
B.①溶液中的H+由正极移向负极 |
C.理论上消耗的甲醛与生成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
D.④中,甲醛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小 |
6.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W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甲,25 ℃时,0.05 mol·L-1甲溶液中,
=1.0×l0l2;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Z<W |
B.Z分别与X、Y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均相同 |
C.X分别与Y、W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稳定性:W<Y |
D.由以上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能促进水的电离 |
4.填空题- (共1题)
7.
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其晶体的堆积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铜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
(2)向硫酸铜溶液中滴氨水,首先形成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继续向溶液中加入乙醇,会析出深蓝色晶体[Cu(NH3)4SO4·H2O]。
①氨水中各元素原子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NH3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
③向蓝色沉淀中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是因为生成了四氨合铜络离子,四氨合铜络离子的结构式
为____________;加入乙醇后析出晶体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3) CuCl2和CuCl是铜的两种常见的氯化物。
①下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CuCl2”或“CuCl”)的晶胞。

②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上图中各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0,1,1);C为(1,1,0);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__。
③上图晶胞中C、D两原子核间距为298 p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体密度为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1)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其晶体的堆积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铜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
(2)向硫酸铜溶液中滴氨水,首先形成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继续向溶液中加入乙醇,会析出深蓝色晶体[Cu(NH3)4SO4·H2O]。
①氨水中各元素原子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NH3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
③向蓝色沉淀中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是因为生成了四氨合铜络离子,四氨合铜络离子的结构式
为____________;加入乙醇后析出晶体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3) CuCl2和CuCl是铜的两种常见的氯化物。
①下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CuCl2”或“CuCl”)的晶胞。

②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上图中各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0,1,1);C为(1,1,0);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__。
③上图晶胞中C、D两原子核间距为298 p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体密度为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