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北京市某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221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3/28

1.计算题(共1题)

1.
某实验小组需要用锌粒和稀盐酸制取氢气,但实验室只有36.5%的浓盐酸.试计算:将20g 36.5%的浓盐酸配制成7.3%的稀盐酸,需要加水_______g.

2.单选题(共9题)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青铜受热融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
B.保险丝在电路中熔断
C.在铝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D.利用铁的延展性制铁丝
3.
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
B.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C.X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D.X、Y都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4.
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B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5.
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有铁和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一定没有氯化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
6.
下列物品需采取防锈措施的是(  )
A.铁制防盗网B.不锈钢菜刀C.铝合金窗D.金戒指
7.
垃圾分类回收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下列对垃圾的处理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将回收的废旧电池单独存放
B.将回收的废旧报纸制成铅笔杆
C.用电磁铁将金属制品分离出来
D.焚烧垃圾用来发电
8.
厨房常用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植物油 C. 白糖 D. 白酒
9.
下图是KNO3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Cl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t1℃时 ,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 g KNO3
C.t2℃时,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D.温度高于t2℃时,任一温度下 KNO3的溶解度都大于NaCl的溶解度
10.
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B. 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
C.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D. 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3.选择题(共1题)

11.

“一带一路”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是(     )

4.多选题(共2题)

12.
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停止后,过滤,除去不溶物.向滤液中加一铁片,未看到铁片有任何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和Fe
B.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肯定没有铁
C.滤液中一定不含有CuSO4
D.滤液中一定不含有FeSO4和H2SO4
13.
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经历了从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再到铝合金大量使用的过程.这一事实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B.金属的导电性、延展性
C.金属的活动性D.金属冶炼的水平

5.填空题(共3题)

14.
自行车的主要材料钢铁易生锈,请为如图中标示的自行车部件各设计一种不同的、合理的防锈方法.

(1)三角架  
(2)辐条    
(3)链条    
15.
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2)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写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16.
为了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需进行如下操作:①计算;②用托盘天平称量 g 氯化钠;③用   (填“10mL”或“50mL”)量筒量取 mL水;④配液.配制溶液时用到的仪器有 烧杯和药匙.玻璃棒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6.实验题(共2题)

17.
【提出假设】a.Ti的金属活动性比Mg强;
b.Ti的金属活动性介于Mg和Ag之间.
【查阅资料】在相同条件下,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越快,则该金属活动性越强.
【实验设计】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请回答: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砂纸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
【实验现象】
   金属
Ti
Mg
Ag
 反应现象
 反应缓慢
 反应强烈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原假设中 不正确,理由是
[结论]用不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反应,是否也能得出同样结论? ,请说明理由
(1)小刚与小红分别做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与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H2SO4反应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分别交上的实验报告,并绘制出金属Zn、Fe分别与稀H2SO4反应放出H2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两个图象中存在有错误的是 的图象,判断错误的理由是 ,图象不同的原因是
由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
①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与     有关.
②金属与酸反应中若生成盐中金属价态相同,则生成的氢气量与 有关.
(2)将铁粉加到硫酸铜溶液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18.
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CO2、CO和H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一:(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___,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2
实验二:(2)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CO,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请回答:
A中的药品是___,作用是___;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粉末是___.
(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图2的改进:则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当观察到___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CO.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