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测定某黄铜(铜和锌组成)中铜的质量分数,将一定量黄铜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所得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为3.5g,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 g
(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3)列出求解黄铜中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
(4)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
(5)将反应后得到的滤液加入54.7的水后,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
(6)若工业上制备400t该黄铜,则需要含Cu2S70%的辉铜矿的质量为________ .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 g
(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3)列出求解黄铜中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
(4)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
(5)将反应后得到的滤液加入54.7的水后,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
(6)若工业上制备400t该黄铜,则需要含Cu2S70%的辉铜矿的质量为________ .
2.单选题- (共9题)
3.
甲醛是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其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醛可能是氧化物 |
B.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 |
C.甲醛中C、H、O三种元素的个数比是1:2:1 |
D.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的纯净物 |
4.
防洪纪念塔已经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纪念塔周围的围栏是钢制的,钢是纯净的铁 |
B.建筑中用到了大理石,这种材料可以抗酸雨的腐蚀 |
C.亮化所使用的霓虹灯是利用氮气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D.塔身的建造使用了大量的钢筋,钢筋属于金属材料 |
5.
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保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
B.我国的金属矿藏比较丰富,其中金、银等金属都以单质形式存在,其余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
C.回收一个铝制易拉罐比制造一个新的要便宜20%,而且还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和95%的能源 |
D.稀土金属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 |
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棕色 |
B.向氢氧化铜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
C.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在瓶口处看到白雾 |
D.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
7.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g |
B.t2℃时,在等质量甲、乙两种溶液中,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
C.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二者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
8.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蚊虫叮咬后,用牙膏涂抹患处以减轻痛痒 |
B.印染厂的碱性废水,加入适量的硫酸中和 |
C.用湿润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4 |
D.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硼酸溶液 |
10.
实验室有氧化镁和氧化铁的固体混合物32g,使之与4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70.5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65% | B.42.8% | C.62% | D.45.2% |
3.填空题- (共2题)
11.
首辆会飞的汽车在荷兰问世,该车空中时速可达190公里,加满油后一次最远可飞行约550公里,价格跟豪华轿车差不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会飞的汽车壳体材料可以是 ;(在A.B、C中选填)
A.韧性好、硬度大的锰钢
B.强度好、密度小的铝合金
C.抗腐蚀性好的不锈钢
(2)会飞的汽车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 ;
(3)会飞的汽车中许多电线为铜制的,铜能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硝酸铜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① ,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为② .

(1)会飞的汽车壳体材料可以是 ;(在A.B、C中选填)
A.韧性好、硬度大的锰钢
B.强度好、密度小的铝合金
C.抗腐蚀性好的不锈钢
(2)会飞的汽车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 ;
(3)会飞的汽车中许多电线为铜制的,铜能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硝酸铜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① ,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为② .
12.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盐酸、大理石、火柴、药匙、镊子及图1仪器:

(1)若补充仪器 ① (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② .
(2)若要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需补充一种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俗称有① .
②请连接A、B,并将图2装置图补充完整;
③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④产生上述现象是因为锥形瓶内发生反应,使瓶中气体 、 、 ,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导入B中.

(1)若补充仪器 ① (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② .
(2)若要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需补充一种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俗称有① .
②请连接A、B,并将图2装置图补充完整;
③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④产生上述现象是因为锥形瓶内发生反应,使瓶中气体 、 、 ,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导入B中.
4.实验题- (共1题)
13.
实验室里同学们探究氢氧化钠与硫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活动)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
(搜集证据)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观察到(1)_________现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解释与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滴入稀硫酸后产生现象的原因(2)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最终烧杯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硫酸钠;乙同学猜想: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评价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3)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4)_____.甲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实验如下:取少量铁粉加入反应后的溶液中,观察到(5)______现象,证明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溶液中的溶质应为(6)____(填化学式).

(探究活动)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
(搜集证据)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观察到(1)_________现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解释与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滴入稀硫酸后产生现象的原因(2)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最终烧杯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硫酸钠;乙同学猜想: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评价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3)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4)_____.甲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实验如下:取少量铁粉加入反应后的溶液中,观察到(5)______现象,证明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溶液中的溶质应为(6)____(填化学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