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淮泗片教育联盟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218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4/6

1.计算题(共1题)

1.
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0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边回答:

(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单选题(共3题)

2.
卫星所用的燃料是液态偏二甲肼[C2H8N2],氧化剂是N2O4,发生的反应可写作:C2H8N2 + 2N2O4 = 3N2↑ + 2CO2↑ + n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方程式中n="3"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N2O4是氧化物
3.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
A
温度降低,汽油的密度增大
分子的体积变小
B
春天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氯化钠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D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氢、氧原子重新组合
 
A.AB.BC.CD.D
4.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单质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此推断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由此推断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由此推断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由此推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3.填空题(共5题)

5.
(1)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下列做法符合宣传主题的是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2)水在实验室中有不同用途.
①图甲为电解水的装置图,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管a中收集的气体是
②图乙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性质较稳定的铜除了起支撑作用外,还表现出了 性.
(3)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 .(填字母序号)
A.pH试纸   B.无色酚酞溶液    C.pH计 D.紫色石蕊溶液
6.
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种现象,更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1)用洗洁精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2)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应补充 元素.
(3)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  
(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  
7.
(淮安市某盐化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碳酸钠与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   
(2)t1℃时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除去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
8.
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二氧化硫B.盐酸C.氢氧化钙D.干冰
(1)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2)___________可改良酸性土壤
(3)人体胃液中的酸是___________(4)能造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_
9.
下图为实验室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如要获得干燥的气体,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盛放        (填写试剂名称)的D装置。如用E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c”或“d”)。
(4)某同学在实验室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制取氢气, C装置与B装置相比较,优点为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

4.实验题(共1题)

10.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铬(CrSO4).
【提出猜想】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Cr>Al>Cu猜想②:Cr>Cu>Al猜想③:Al>Cr>Cu猜想④:Al>Cu>Cr
【讨论交流】根据已学金属活动性顺序和资料分析,不能成立的是猜想  (填序号).
【实验设计及过程】请将表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室温下,将大小相同并打磨光亮的铬片、铝片、铜片分别浸入盛有体积相同、 相同的稀硫酸试管中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铜片表面
猜想 (填序号)成立
【实验反思】
(1)将金属片投入稀硫酸前应先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2)有同学提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还可以依据“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为了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把甲放入乙的化合物溶液中;
②把乙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
③把甲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
你认为上述方案中的 (填序号)没有必要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3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