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某小苏打中混有少量碳酸钠。为了测定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小时,共收集到二氧化碳0.44g。求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
Na2CO3 + H2O + CO2↑,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

2.单选题- (共19题)
3.
某同学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
(1)取样,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Y却没有;
(2)取X、Z大小相等的颗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H2SO4中,发现X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快。
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1)取样,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Y却没有;
(2)取X、Z大小相等的颗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H2SO4中,发现X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快。
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A.X>Z>Y |
B.Z>Y>X |
C.X>Y>Z |
D.Z>X>Y |
12.
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 肥皂水 | 食盐水 | 唾液 | 柠檬汁 | 洗涤剂 |
pH | 10.2 | 7.0 | 6.8 | 2.5 | 12.2 |
A.食盐水是中性物质 | B.肥皂水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C.柠檬汁酸性比唾液强 | D.洗涤剂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
20.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2CO3 、K2SO4、HCl | B.FeCl3、NaNO3、NaOH |
C.Ca(OH)2、NaCl 、HCl | D.CuSO4、NaNO3、H2SO4 |
3.填空题- (共3题)
2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1)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该反应_____(填“放热”或“吸热”);
(2)稀硫酸除铁锈_____,反应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为_____;
(3)加热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___,检验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一般用___试纸;
(4)生石灰与水反应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
(5)用氨水处理硫酸厂排放的废水__,反应生成的盐在农业上可作为___.
(1)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该反应_____(填“放热”或“吸热”);
(2)稀硫酸除铁锈_____,反应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为_____;
(3)加热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___,检验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一般用___试纸;
(4)生石灰与水反应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
(5)用氨水处理硫酸厂排放的废水__,反应生成的盐在农业上可作为___.
23.
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是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_.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应使用_____(填仪器名称)取下热的蒸发皿,放于石棉网上.
(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2.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要过量的目的是_____.
③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用化学式表示).

(1)如图1是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_.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应使用_____(填仪器名称)取下热的蒸发皿,放于石棉网上.
(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2.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要过量的目的是_____.
③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实验题- (共1题)
24.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1)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①向一锥形瓶中倾倒2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 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用的方法 (填一操作名称)使其析出。
②向一支试管内倒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滴入盐酸,边滴边振荡。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沾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因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反应进程,需间隔数滴多次检测溶液的pH,所以每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前 ,必须进行的预处理。
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1)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①向一锥形瓶中倾倒2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 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用的方法 (填一操作名称)使其析出。
②向一支试管内倒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滴入盐酸,边滴边振荡。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沾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因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反应进程,需间隔数滴多次检测溶液的pH,所以每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前 ,必须进行的预处理。
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 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稀盐酸中存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过程中减少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溶液pH_________7(填“>”“<”或“=”)。 (2)①对于某些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只要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观察到 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像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_______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