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石灰石样品20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该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计算:
①表中m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③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实验次数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 | 20 | 15 |
2 | 20 | 10 |
3 | 20 | 7 |
4 | 20 | m |
①表中m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③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2.单选题- (共7题)
3.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2﹕3
C. 待测值为16
D. 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2﹕3
C. 待测值为16
D. 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4.
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
A.酸雨的pH<5.6,酸雨是CO2等气体溶于雨水形成的 |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
C.将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红色固体附着,液体的质量减少 |
D.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
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A B. B C. C D. D
![]() | ![]() | ![]() | ![]()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
A. A B. B C. C D. D
6.
下列是某同学对所学内容的归纳,其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A.性质与用途 | B.化学与生活 |
石墨有良好导电性﹣﹣用作电极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用于炼铁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肥皂水显碱性﹣﹣减轻蚊虫叮咬后的痛痒 |
C.化学与材料 | D.物质的鉴别 |
水泥、玻璃﹣﹣无机材料 合金、合成纤维﹣﹣有机合成材料 | 硬水和软水﹣﹣分别加肥皂水 二氧化碳和氧气﹣﹣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
A. A B. B C. C D. D
3.选择题- (共4题)
4.填空题- (共4题)
13.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图A、B、C、D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由B元素和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E粒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X=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④F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①如图A、B、C、D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由B元素和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E粒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X=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④F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原子序数Z >Y | B.核外电子数:X=Y | C.Y和Z处于同一族 |
14.
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和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②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_____________
③天然气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④一种常见的复合肥料_____________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②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_____________
③天然气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④一种常见的复合肥料_____________
15.
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
(2)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_____,_____。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_____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
(2)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_____,_____。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_____
16.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
A B(铁架台略) C D E F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B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上部与下部对接应选___________________(填“b”或“c”);

③从装置A~D中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④用装置E排空气收集氢气,气体应从导管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d”或“e”)端进入;若制取的氧气用F装置排水收集,请描述图F瓶内导气管的情况(选填“左长右短”或“左短右长”) ____________

A B(铁架台略) C D E F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B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上部与下部对接应选___________________(填“b”或“c”);

③从装置A~D中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④用装置E排空气收集氢气,气体应从导管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d”或“e”)端进入;若制取的氧气用F装置排水收集,请描述图F瓶内导气管的情况(选填“左长右短”或“左短右长”) _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17.
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请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1)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___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3)铝比铁活泼,但铝难腐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资源储量有限且不能再生,为了保护金属资源,除防止金属的腐蚀外,你还有什么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1)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___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3)铝比铁活泼,但铝难腐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资源储量有限且不能再生,为了保护金属资源,除防止金属的腐蚀外,你还有什么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