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2题)
4.
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化学的重要知识。图中箭头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向箭头方向一步转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四种物质均为金属单质,则A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B.若四种物质均为含钙化合物,A、C都只含两种元素,B生成D时无气体产生,则C、D属于盐类。
C.若A常温下为液体,B、C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D是一种单质,则只有B、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若图中箭头全部调换方向,A、B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C是一种单质,则D常温下只能为固体或液体。

A.若四种物质均为金属单质,则A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B.若四种物质均为含钙化合物,A、C都只含两种元素,B生成D时无气体产生,则C、D属于盐类。
C.若A常温下为液体,B、C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D是一种单质,则只有B、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若图中箭头全部调换方向,A、B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C是一种单质,则D常温下只能为固体或液体。
6.
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
(1) 4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70克KNO3晶体最终可得到_________(“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 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编号)。
① 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②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饱和溶液
③ 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④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KNO3
(3) KNO3、NaCl在t℃时溶解度均为W克,则t的最可能范围是(___)
A20 < t < 30 Bt=30 C30 < t < 40 D无法确定
温度(℃) | 0 | 10 | 2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KNO3 | 13.3 | 20.9 | 32 | 64 | 85.5 | 110 | 138 | 169 | 202 | 246 |
NaCl | 35.7 | 35.8 | 36 | 36.6 | 37 | 37.3 | 37.8 | 38.4 | 39 | 39.8 |
(1) 4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70克KNO3晶体最终可得到_________(“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 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编号)。
① 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②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饱和溶液
③ 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④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KNO3
(3) KNO3、NaCl在t℃时溶解度均为W克,则t的最可能范围是(___)
A20 < t < 30 Bt=30 C30 < t < 40 D无法确定
7.
小兵同学利用棉签设计了右图实验,a处滴浓氨水,b处滴酚酞试液,过一会他观察到b处的棉花变红,a处的棉花不变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B.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相等 |
C.氨水的pH大于7 |
D.该实验药品用量少并能有效防止氨气逸出 |
12.
“我们恨化学”广告语因其“反科学、反智慧、反最基本常识”被评为2015年最差广告语。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改善了我们生活。以下关于化学对人类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穿着更舒适 | B.饮食更营养 | C.出行更便捷 | D.环境更污染 |
2.填空题- (共5题)
13.
东方盐湖城是以“道文化”为主题的度假景区。太极图是道文化的核心,体现了对立和统一,对称和对应的关系,与初中化学的某些核心观念不谋而合。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化学核心观念太极图。

(1)图1中A处应填写的是 。
(2)图2中B处应填写的是 。
(3)根据图3,金刚石和石墨分别是自然界最硬和最软的物质之一的原因是 。
(4)图4中C处应填写的是 。

(1)图1中A处应填写的是 。
(2)图2中B处应填写的是 。
(3)根据图3,金刚石和石墨分别是自然界最硬和最软的物质之一的原因是 。
(4)图4中C处应填写的是 。
14.
电视节目《荒野求生》中的生命吸管(如图所示)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吸管装置,可以除去 99.3% 的细菌和病毒,但难以除去汞等金属离子。回答下列问题:

⑴ 汞等金属离子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 生命吸管______(“能”或“不能”)使硬水软化。家庭中使硬水软化一般采取______方法。
⑶ 吸管中活性炭主要用来除去______。碘主要起到杀菌消毒作用,生活中消毒还可采用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杀菌原理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HClO),试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⑴ 汞等金属离子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 生命吸管______(“能”或“不能”)使硬水软化。家庭中使硬水软化一般采取______方法。
⑶ 吸管中活性炭主要用来除去______。碘主要起到杀菌消毒作用,生活中消毒还可采用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杀菌原理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HClO),试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在室温(20℃)条件下,向1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如下:
(1) 按照上表的数据,在下边的坐标图中画出相应的曲线;

(2) 根据图像可以粗略得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为 。
(3) 试通过计算更精确地得出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稀盐酸的质量(答案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 其它条件不变,改用较浓的稀盐酸来完成实验,不考虑比热容和热量散失等因素影响,则新曲线最高点与现曲线最高点的关系为( )
A.重合 B.向左平移 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加入稀盐酸质量(m)/g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 | | | | | | | | | |
溶液上升的温度(△t)/℃ | 5.2 | 9.6 | 12.0 | 16.0 | 18.2 | 16.7 | 15.7 | 14.7 | 13.7 | 12.9 |

(2) 根据图像可以粗略得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为 。
(3) 试通过计算更精确地得出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稀盐酸的质量(答案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 其它条件不变,改用较浓的稀盐酸来完成实验,不考虑比热容和热量散失等因素影响,则新曲线最高点与现曲线最高点的关系为( )
A.重合 B.向左平移 C.向左上方移动 D.向左下方移动
16.
(1) 从A、盐酸;B、氧气;C、干冰;D、聚乙烯;E、聚氯乙烯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① 厨房中的保鲜膜是 。
② 提供动物呼吸,也使食物变质的是 。
③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④ 用于工业除铁锈的是 。
(2) 从A、吸附; B、潮解;C、挥发;D、乳化中选择适当的名词与下列现象相对应(填字母)。
① 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出现白雾 。
② 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
① 厨房中的保鲜膜是 。
② 提供动物呼吸,也使食物变质的是 。
③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④ 用于工业除铁锈的是 。
(2) 从A、吸附; B、潮解;C、挥发;D、乳化中选择适当的名词与下列现象相对应(填字母)。
① 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出现白雾 。
② 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
17.
下列是实验室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方程式为 。要得到平稳的气流,
则应选用 装置(A~C中选择)。
(2) 实验室采用A装置(无棉花)制O2的反应方程式为 。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刚开始时,水槽里导管的位置较合理的是 (E、F中选择)。气体收集满时的现象是 。

(1) 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方程式为 。要得到平稳的气流,
则应选用 装置(A~C中选择)。
(2) 实验室采用A装置(无棉花)制O2的反应方程式为 。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刚开始时,水槽里导管的位置较合理的是 (E、F中选择)。气体收集满时的现象是 。
3.实验题- (共1题)
18.
兴趣小组做了图1所示实验:取口香糖包装锡纸剪成条状,将锡纸带锡的一面接在电池两极,发现纸条中间处很快开始起火苗,熄灭后剩下一层薄薄的金属。锡纸能燃烧起来的原因是 能转化为热能,使纸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同学们对锡纸上的金属继续展开探究。
I探究问题一:锡纸上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以前锡纸是用锡制造的,现在大多数是铝箔纸。
【实验方案】(1) 将处理后的锡纸剪成小块放入点滴板中。
(2) 分别向点滴板各小穴中滴加①FeSO4溶液、②CuSO4溶液、③ZnSO4溶液、④MgSO4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口香糖包装锡纸实际是铝箔纸。
【反思评价】上述方案中,一定不需要滴加的试剂是 (填写编号)。
II探究问题二:为什么金属没有燃烧 ?

【实验方案】(1)将一块铝箔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轻轻晃动,发现铝熔化但不滴落也不燃烧。
(2)如图2所示把铝箔卷成筒状,下部裹一纸片。点燃纸片后立即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铝箔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实验结论】(1) 铝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2)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为 。
【延伸拓展】如图3所示,甲同学将纸卷成一空心卷,上半部包上一层铝箔,点燃纸卷后,发现可以在铝箔卷上方点燃,上下形成较稳定的“子母火”现象,试解释原因: 。此时铝箔卷的作用是 。
I探究问题一:锡纸上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以前锡纸是用锡制造的,现在大多数是铝箔纸。
【实验方案】(1) 将处理后的锡纸剪成小块放入点滴板中。
(2) 分别向点滴板各小穴中滴加①FeSO4溶液、②CuSO4溶液、③ZnSO4溶液、④MgSO4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口香糖包装锡纸实际是铝箔纸。
【反思评价】上述方案中,一定不需要滴加的试剂是 (填写编号)。
II探究问题二:为什么金属没有燃烧 ?

【实验方案】(1)将一块铝箔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轻轻晃动,发现铝熔化但不滴落也不燃烧。
(2)如图2所示把铝箔卷成筒状,下部裹一纸片。点燃纸片后立即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铝箔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实验结论】(1) 铝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2)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为 。
【延伸拓展】如图3所示,甲同学将纸卷成一空心卷,上半部包上一层铝箔,点燃纸卷后,发现可以在铝箔卷上方点燃,上下形成较稳定的“子母火”现象,试解释原因: 。此时铝箔卷的作用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