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理综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202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6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某地盛产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节课上同学们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A.全部是碳酸钙 B.全部是氧化钙   C.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设计并完成实验】请填写(1)中结论和(2)中的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剩余固体成分中一定含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剩余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原A、B、C三个假设中,假设________ (填字母)成立。
【讨论交流】有同学提出证明实验(1)的结论可用“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直接通入CO2,看溶液是否变浑浊”的方案也行。你是否赞成他的观点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流程题(共1题)

2.
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某班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为把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一并除去,将教材中实验方案修改设计如下,请据此回答问题:

⑴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步骤⑦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刚同学认为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请你为他找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13题)

3.
下列物质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力发电B.食物发霉C.爆炸D.海水晒盐
4.
要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KCl溶液
CaCl2
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B
MnO2
炭粉
在空气中灼烧
C
O2
水蒸气
通过浓H2SO4洗气
D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5.
工业上用氨气(NH3)制取硝酸(HNO3),发生如下反应:①4NH3+5O2=4NO+6H2O ;②2NO+O2=2NO2; ③3NO2+6H2O= 2HNO3+NO;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氮(NO)的化学性质不稳定B.制取硝酸过程中产生的NO可循环使用
C.尾气排放的NO、NO2会造成酸雨D.反应①属于置换反应
6.
铝可与碱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X↑,关于此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H2
B. NaAlO2属于氧化物
C. 此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D. 铝锅不宜长时间盛放碱性食品
7.
现代科技证明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下列关于白藜芦醇(C14H12O3)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白藜芦醇中有 29 个原子
C.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28
D.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4
8.
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瓶口有大量白雾
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D.取少量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9.
物质的用途与利用的性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物质
氧化钙
氢气
氩气
活性炭
用途
干燥剂
填充高空探测气球
保护气
冰箱除味剂
性质
能与水反应
可燃性
通电后能发有色光
稳定性
 
A.AB.BC.CD.D
10.
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11.
可用于净水的是______;
A.小苏打B.明矾C.纯碱D.熟石灰。
12.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A.小苏打B.明矾C.纯碱D.熟石灰。
13.
可用于缓解胃酸过多的是______;
A.小苏打B.明矾C.纯碱D.熟石灰。
14.
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15.
侯氏制碱法中的“碱”______;
A.小苏打B.明矾C.纯碱D.熟石灰。

4.选择题(共2题)

16.

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转折点,主要因为(    )

17.

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转折点,主要因为(    )

5.填空题(共3题)

18.
用适当的化学用语表示
⑴两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⑵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
⑶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________________。
19.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最终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
(3)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20.
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氢氧化钙常用作建筑材料,因为其吸收二氧化碳会变得坚固,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6.实验题(共1题)

21.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各装置借口的连接顺序是:a→b→c→d,则F装置内的导管(“b”或“c”)延伸方法是____
A.b导管口在液面上方,c导管口在接近瓶底  B.c导管口在液面上方,b导管口在接近瓶底
③根据氯化钾的质量依化学方程式算出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如果冷却到室温后,实际测得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大于理论值(水的体积测量准确)。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④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装置A有一处不足,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⑵收集氧气的操作中,使用装置C,加热试管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时导管口还在集气瓶外面,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立刻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立即熄灭酒精灯,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后在点燃酒精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