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如图为某同学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实验:

(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是(填写装置序号) ,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我国古代“湿法冶铜”就是利用了C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通过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你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个实验帮助这位同学达到实验目的.

(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是(填写装置序号) ,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我国古代“湿法冶铜”就是利用了C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通过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你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个实验帮助这位同学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 | |
2.简答题- (共1题)
3.单选题- (共11题)
4.
某些化学小组设计了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四种方案,各个方案选用的试剂如下,其中不可行的是( )
A.Fe、CuSO4溶液、Ag |
B.FeCl2溶液、Cu、AgNO3溶液 |
C.Ag、CuSO4溶液、FeSO4溶液 |
D.Fe、Cu、AgNO3溶液、盐酸 |
5.
向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含铁 |
B.滤液中一定没有Ag+、Cu2+ |
C.滤液中一定有Fe2+ |
D.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含银 |
11.
在20℃时,测得50g水中溶解18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从实验中可知( )
A.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18 g |
B.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g |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18 g |
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
12.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
B.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
C.t2℃时,将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
D.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变为不饱和溶液 |
13.
已知X物质与Y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4g X物质,30℃时,20g水中最多溶解 8g Y物质,则20℃时X与Y的溶解度相比是( )
A.X=Y | B.X<Y | C.X>Y | D.无法比较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3题)
16.
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
(2)对于该图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④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1)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
(2)对于该图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④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