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小明同学在练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时,将没有打磨的铝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结果发现产生的气泡很慢,于是他想:铝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受哪些因素影响呢?经过认真思考,小明认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与酸的浓度、反应的温度有关,如表是他设计的实验和记录的数据(每次实验用相同质量的铝片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请你根据表中的信息填空:
(1)没有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反应慢的原因是, .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明设计实验组合①②的目的是探究 ;实验组合②③的目的是探究 ;本实验的结论是 .
(3)除了用铝片消失的时间来衡量反应的快慢,还可以用 方法来衡量反应的快慢.
(4)小明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继续实验,发现铝丝和稀硫酸反应现象不明显.
(发现问题)为什么铝丝易与稀盐酸反应而难与稀硫酸反应呢?
(提出假设)Cl﹣的存在使酸和铝的反应容易进行.
(设计实验)如果你能帮助小明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来验证假设 .
实验 编号 | 温度 | 盐酸 浓度 | 铝片消失的时间/s |
① | 20℃ | 5% | 60 |
② | 20℃ | 10% | 42 |
③ | 40℃ | 10% | 30 |
(1)没有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反应慢的原因是, .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明设计实验组合①②的目的是探究 ;实验组合②③的目的是探究 ;本实验的结论是 .
(3)除了用铝片消失的时间来衡量反应的快慢,还可以用 方法来衡量反应的快慢.
(4)小明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继续实验,发现铝丝和稀硫酸反应现象不明显.
(发现问题)为什么铝丝易与稀盐酸反应而难与稀硫酸反应呢?
(提出假设)Cl﹣的存在使酸和铝的反应容易进行.
(设计实验)如果你能帮助小明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来验证假设 .
2.计算题- (共1题)
2.
工业上常用电解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H2↑+Cl2↑.现取NaCl溶液180g进行电解,当NaCl完全反应时,生成0.8gH2.请计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流程题- (共1题)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的杂质氯化钙,设计实验方案流程如图:

(1)步骤①加水的目的是 .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加入过量盐酸对得到的氯化钠纯度 (填“有”或“无”)影响;操作b的名称是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1)步骤①加水的目的是 .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加入过量盐酸对得到的氯化钠纯度 (填“有”或“无”)影响;操作b的名称是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单选题- (共6题)
4.
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 4NH3+3O2
2X+6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液氨属于混合物
B. X的化学式为N2
C. 液氨燃烧属于置换反应
D. 氨气在常压下液化属于物理变化

A. 液氨属于混合物
B. X的化学式为N2
C. 液氨燃烧属于置换反应
D. 氨气在常压下液化属于物理变化
5.
“酒驾入刑”从2011年5月1日开始实行.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后驾驶是一种违法行为.已知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下列有关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B.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
C.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是化石燃料 |
D.汽油中加入酒精,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
6.
今年元月份我国多个城市多次遭遇雾霾天气,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其中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最大元凶.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
B.吸入PM10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
C.为了减小PM2.5对环境的影响,禁止家庭使用私家车 |
D.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大多在0.1至1.0微米,提倡不吸或少吸烟 |
7.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
C.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中的H+反应,所以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8.
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将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C.将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D.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a%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将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C.将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D.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a%
5.填空题- (共1题)
10.
小芳从废干电池中回收有关物质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研究.

(1)物质分类:她将如图电池中各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氯化铵的提纯:氯化铵中混有二氧化锰等难溶物,提纯的实验步骤是:溶解、 、蒸发等.氯化铵的化学式是 ,其中N的化合价是 .
(3)提取二氧化锰:除去二氧化锰中的碳粉,可用 的方法.

(1)物质分类:她将如图电池中各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氯化铵的提纯:氯化铵中混有二氧化锰等难溶物,提纯的实验步骤是:溶解、 、蒸发等.氯化铵的化学式是 ,其中N的化合价是 .
(3)提取二氧化锰:除去二氧化锰中的碳粉,可用 的方法.
6.实验题- (共2题)
11.
在做“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除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外,还看到有较多的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SO2是一种有毒气体,不能燃烧,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变为无色,H2、O2都不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但H2能燃烧,O2能支持燃烧.
[设计与实验]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红色的品红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 SO2(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 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 ,证明不含O2;
C中导管口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是H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与评价]:
(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点燃导管口的气体之前,应对气体先 以确保安全.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 性(填“酸”或“碱”).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SO2是一种有毒气体,不能燃烧,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变为无色,H2、O2都不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但H2能燃烧,O2能支持燃烧.
[设计与实验]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红色的品红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 SO2(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 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 ,证明不含O2;
C中导管口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是H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与评价]:
(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点燃导管口的气体之前,应对气体先 以确保安全.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 性(填“酸”或“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6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