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山东省东营市育才学校九年级11月质检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192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20

1.简答题(共1题)

1.
下列有关配制50g5%(1g以下用游码)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或数据正确的是
A.因为食盐是干燥的药品,所以可以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进行称量;
B.应用50mL的量筒量取47.5毫升的蒸馏水;
C.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为:称量、量取、溶解、装瓶保存;
E、若将上述50g氯化钠溶液稀释成2%的氯化钠溶液,则需要加水75g;
F、在称量食盐的过程中,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减少药品;
G、将称量好的食盐固体直接倒入量筒中进行溶解
H、若是将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其他操作完全正确,则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2.单选题(共7题)

2.
硬铝的组成金属有铝、镁、铜、锰等。已知:锰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下列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判断错误的是
A.Mn > MgB.Al > MnC.Mn > CuD.Mg > Al
3.
相同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N>MB.生成H2的质量相等
C.消耗盐酸的质量相等D.相对原子质量:N>M
4.
某化学小组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他们对所得滤液和滤渣有如下描述: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滤液呈蓝色,则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④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上述四种描述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B.2个C.3个D.4个
5.
“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已在全国40个重点城市中开展了几年。下列有关废弃手机中的金属材料及配件回收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收废弃手机中的金属材料没有任何价值
B.“绿箱子”上的“”是回收标志
C.可以节约冶炼相关金属所消耗的能源
D.回收废电池主要是为了利用废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人类健康
6.
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固体
7.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将100mL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会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从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10mL H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5%
C.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NaCl,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
D.将100g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8.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 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3.填空题(共4题)

9.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人类向自然界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 (写化学式),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    (写名称);写出高温下一氧化碳把铁从赤铁矿石中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
(2)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在生活中常在铁的表面涂上铝粉。其原因是
(3)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oCl2固体是蓝色的,CoCl2溶液是粉红色的。现将金属钴投入稀盐酸中,发生化学反应Co+2HCl=CoCl2+H2↑。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4)用Fe、Ag和  溶液可以一次性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化学式),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
铁生锈探秘-----为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B、D实验中铁生了锈,而A、C实验中没有明显的现象,仔细分析这4 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评价方案
对照实验指除了一个变量外,其他的量都保持不变的实验.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实验方法.请指出其中的对照实验(填ABCD实验代号)和变量.
第①组对照实验     ,变量     
第②组对照实验     ,变量     
第③组对照实验     ,变量     
(2)解释数据
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 ):
时间/小时
编号
0
0.5
1.0
1.5
2.0
2.5
3.0
A
0
0
0
0
0
0
0
B
0
0
0
0.3
0.8
2.0
3.5
C
0
0
0
0
0
0
0
D
0
0.4
1.2
3.4
7.6
9.5
9.8
导致B、D实验装置中导管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    
(3)获得结论
根据本实验,你认为导致铁生锈的物质有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能加快铁生锈的物质是
(4)交流反思
①据相关报导,现在世界上每年因为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所以为防止金属锈蚀,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写一种即可)
②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b%,溶解度为cg,则a、b、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2.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P点的含义是__ _
(3)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C两种物质时,采用  的方法可以提纯A.
(5)t2℃时,将20g C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 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至0.1%);若将烧杯内物质降温至t1℃(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   (选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6)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小丽向100g t2℃的水中加入50g A物质,意外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物质的晶体析出.我认为“意外发现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