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162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5

1.综合题(共4题)

1.
偏钒酸铵(NH4VO3)为白色或微黄色的晶体粉末,微溶于水和氨水,难溶于冷水。
(1)偏钒酸铵在常温下稳定,加热时易分解。它在空气中分解能得到V2O5,试写出偏钒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五氧化二钒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工业上常用铝热反应制取金属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生成1 mol V,需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
(3)钒电池是一种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二次电池。某钒电池总反应为VO2++V2++2H+VO2++V3++H2O。
①放电时钒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②用该钒电池在铁制品上镀铜,铁制品应与电池的_____(填“正极”或“负极”)相连。若电镀开始时两电极质量相等,电镀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之差为128 g,此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
2.
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Ⅰ.2SO2(g) + O2(g)2SO3(g)ΔH="-196.6" kJ· mol-1
Ⅱ.2NO(g) + O2(g)  2NO2(g)ΔH="-113.0" kJ· mol-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____kJ· mol-1。 
(2)一定条件下,将NO2(g)与SO2(g)以体积比2∶1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该反应的ΔH____0(填“>”或“<”)。 

(4)依据燃烧的反应原理,合成的甲醇可以设计成如图乙所示的原电池装置。
①该电池工作时,OH-向____(填“正”或“负”)极移动。 
②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
采用科学技术减少氮氧化物、SO2等物质的排放,可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没。
(1)采用“联合脱硫脱氮技术”处理烟气(含CO2、SO2、NO)可获得含CaCO3、CaSO4.Ca(NO3)2的副产品,工业流程如题20图一l所示。

①反应釜I采用“气一液逆流”接触吸收法(如题20图-2),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釜Il中CaSO3转化为CaS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稀硝酸吸收NOx,得到HNO3和HNO2的混合溶液,电解该混合溶液可获得较浓的硝酸。写出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脱氮菌可净化低浓度NO废气。当废气在塔内停留时间均为90s的情况下,测得不同条件下NO的脱氮率如图I、Ⅱ所示。

① 由图I知,当废气中的NO含量增加时,宜选用______法提高脱氮的效率。
② 图Ⅱ中,循环吸收液加入Fe2+、Mn2+,提高了脱氮的效率,其可能原因为________。
(4)研究表明:NaClO2/H2O2酸性复合吸收剂可同时有效脱硫、脱硝。图Ⅲ所示为复合吸收剂组成一定时,温度对脱硫脱硝的影响。
①温度高于60℃后,NO去除率下降的原因为__________。
②写出废气中的SO2与NaC1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
胆矾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工业上它也是一种制取其它含铜化合物的原料。现有废铜(主要杂质为Fe)来制备胆矾。有人设计了如下流程:

pH值控制可参考下列数据
物 质
开始沉淀时的pH值
完全沉淀时的pH值
氢氧化铁
2.7
3.7
氢氧化亚铁
7.6
9.6
氢氧化铜
5.2
6.4
 
请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可选用_____(填字母)。
a.稀H2SO4 b.浓H2SO4/△  c.浓FeCl3溶液 d.浓HNO3
(2)I中加H2O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I中加Cu2(OH)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
(4)III加热煮沸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V中加H2SO4调节pH=1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V到VI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认为上述流程中所加的A物质并不理想,需作改进,其理由是__________。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5.
碱式次氯酸镁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微溶于水的无机抗菌剂。为确定碱式次氯酸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 准确称取1.685g碱式次氯酸镁试样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KI溶液,用足量乙酸酸化,用O.800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离子方程式为2S2O32-+I2=2I-+S4O62-),消耗25.00mL。
② 另取1.685g碱式次氯酸镁试样,用足量乙酸酸化,再用足量3%H2O2溶液处理至不再产生气泡(H2O2被ClO-氧化为O2),稀释至1000mL。移取25.00mL溶液至锥形瓶中,在一定条件下用0.020 00mol/L 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Mg2+(离子方程式为Mg2++H2Y2-=MgY2-+2H+) ,消耗25.00 mL
(1)步骤① 中需要用到的指示剂是_______。
(2)步骤② 中若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EDTA标准溶液润洗,测得的Mg2+物质的量将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通过计算确定碱式次氯酸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3.单选题(共5题)

6.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7.
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Z同主族,Y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W>rZ>rY>rX
B.Z的简单氢化物沸点比X的高
C.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多于2种
D.W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Z
8.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氨气,且能防止倒吸
C.用装置③不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D.用装置④稀释浓硫酸和铜反应冷却后的混合液
9.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B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
D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 >Ksp(AgI)
 
A. A B. B C. C D. D
10.
X、Y、Z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
 
X
Y
Z
箭头上所标数字的反应条件
 
A.
NO
NO2
HNO3
①常温遇氧气

B.
Cl2
NaClO
HClO
②通入CO2
C.
Na2O2
NaOH
NaCl
③加入H2O2
D.
Al2O3
NaAlO2
Al(OH)3
④加NaOH溶液
 
A.AB.BC.CD.D

4.多选题(共1题)

11.
现以CO、O2、熔融盐Z(Na2CO3)组成的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处理CO同时制备N2O5,装置如图所示,其中Y为CO2。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石墨Ⅰ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甲池中的CO32-向石墨Ⅱ极移动
C.乙池中左端Pt极电极反应式:N2O4-2e-+2HNO32N2O5+2H+
D.若甲池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2.24 L,则乙池中产生氢气0.05 mol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5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