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158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8

1.综合题(共2题)

1.
近几年我国大面积发生雾霾天气,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空气中的CO、SO2、NOx等污染气体会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PM2.5颗粒物。
(1)已知:2C(s)+O2(g)2CO(g) ΔH1=" -221.0" kJ/mol
N2(g)+O2(g)2NO (g) ΔH2=" +180.5" kJ/mol
2NO(g)+2CO(g)2CO2(g)+N2(g) ΔH3=" -746.0" kJ/mol
用焦炭还原NO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由CO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O+O2CO2+O 。其正反应速率为v=k·c(CO) ·c(O2),逆反应速率为v=k·c(CO2) ·c(O),k、k为速率常数。在2500 K下,k=1.21×105 L·s-1·mol-1,k=3.02×105 L·s-1·mol-1。则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3)CO2可用来生产燃料甲醇。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 kJ·mol-1。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________ mol·(L·min) -1
②氢气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B.充入0.5 mol CO2 和1.5 mol H2
C.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D.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4)利用如图所示电解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可吸收SO2,并用阴极室排出的溶液吸收NO2 。与电源b极连接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O2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NH4NO3和NH4NO2。相同温度下,等浓度NH4NO3和NH4NO2两份溶液,测得NH4NO2溶液中c(NH4+)较小,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而且与Cl2相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已知: ClO2浓度过高或受热易分解,甚至会爆炸。现有下列制备ClO2的方法:
(1)方法一:氧化法
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反应原理为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表明: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较大,则气体产物中有Cl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Cl2的原因__________。
(2)方法二:氯化钠电解法
①用于电解的食盐水需先除去其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某次除杂操作时,往粗盐水中先加入过量的____(填化学式),至沉淀不再产生后,再加入过量的Na2CO3和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
②该法工艺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其过程是将食盐水在特定条件下电解得到的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反应生成ClO2,氯化钠电解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方法三:草酸还原法
在酸性溶液中用草酸(H2C2O4)还原氯酸钠的方法来制备ClO2
①写出制备ClO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电解法相比,用草酸还原法制备ClO2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生产、储存及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4)已知: ClO2被I-还原为ClO2-、Cl-的转化率与溶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当pH<2.0 时,ClO2-也能被I- 完全还原为Cl-。反应生成的I2与Na2S2O3反应的方程式: 2Na2S2O3+ I2= Na2S4O6 + 2NaI。

用ClO2消毒的饮用水中含有ClO2、ClO2-。测定饮用水中ClO2、ClO2-的含量,分两步进行:
①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水样中ClO2的含量为a mol/L。
②用滴定法测量ClO2-的含量。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
步骤1: 准确量取V mL 上述水样加入锥形瓶中。
步骤2: 调节水样的pH________。
步骤3: 加入足量的KI 晶体,充分反应。
步骤4: 加入少量淀粉溶液,用c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1 mL。
根据上述分析数据,测得该饮用水中ClO2-的浓度为________mol/L(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2.单选题(共7题)

3.
电解NaB(OH)4溶液制备H3BO3的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室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2O-4e-=O2↑+4H+
B.a、c为阴离子交换膜,b为阳离子交换膜
C.N室中:a%<b%
D.理论上每生成1 mol H3BO3,两极室共产生标准状况下16.8 L气体
4.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微粒半径:r(K+)>r(Al3+)>r(S2-)>r(Cl-)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
③还原性:I->Br->Cl->Fe2+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3PO4>H2CO3>H3BO3 ⑥非金属性:O>N>P>Si  
⑦金属性:Be<Mg<Ca<K
A.①②B.①③C.②④⑤⑥⑦D.①③⑤
5.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
B.Y的简单离子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Y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
6.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以加入过量NaOH溶液,反应后加热蒸干
B.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可以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进行洗气,然后再干燥
C.海带提碘:将海带剪碎,加蒸馏水浸泡,取滤液加稀硫酸和双氧水
D.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7.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Na2SiO3,则C中溶液中变浑浊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D.实验仪器D可以起到防止溶液倒吸的作用
8.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CO2
B.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
C.用于模拟生铁的电化学腐蚀
D.用于蒸干AlCl3溶液制备无水AlCl3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盐、糖、醋可用作调味剂,不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B.铝制容器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食物、碱性食物以及含盐腌制食物
C.将“地沟油”变废为宝,可制成生物柴油和肥皂
D.生活中钢铁制品生锈主要是由于发生吸氧腐蚀所致

3.实验题(共1题)

10.
铬铁矿(FeCr2O4)中含有Al2O3、Fe2O3等杂质,以铬铁矿为原料制备重铬酸钾(K2Cr2O7)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1)反应①中,焙烧时所用的仪器材质应选用_______(填“瓷质”、“铁质”或“石英质”)。
(2)反应①中发生了两个主要反应,其中一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r2O4 + 8Na2CO3 + 7O28Na2CrO4+2Fe2O3+8CO2;另一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醋酸溶液,调节溶液的pH < 5时,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
(4)下表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
物质
溶解度( g / 100 g H2O )
0 ℃
40 ℃
80 ℃
KCl
28
40.1
51.3
NaCl
35.7
36.4
38
K2Cr2O7
4.7
26.3
73
Na2Cr2O7
163
215
376
 
①调节pH < 5后,加入KCl固体经一系列操作析出K2Cr2O7晶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②获得K2Cr2O7晶体的操作由多步组成,依次是加入KCl固体、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得到晶体。
(5)酸性溶液中过氧化氢能使Cr2O72−生成蓝色的CrO5,该反应可用来检验Cr2O72−的存在。已知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CrO5分子结构中过氧键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