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17届高三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理综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145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8

1.综合题(共4题)

1.
已知含铜离子的颜色主要有Cu(H2O)42+(蓝色)、CuCl42−(黄色)、Cu(NH3)42+(深蓝色)等。
(1)16g铜在足量的氯气中燃烧生成固体产物放出的热量为56.8kJ。写出铜在氯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最终生成Cu(NH3)4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CuCl2溶液中的铜主要以Cu(H2O)42+、CuCl42−形式存在,将CuCl2溶于浓盐酸中,存在下列平衡:Cu(H2O)42+ (aq)+4Cl(aq)CuCl42− (aq)+4H2O(l) △H<0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②常温下,测定平衡体系中:Cu(H2O)42+浓度为a mol·L−1、Cl浓度为b mol·L−1、CuCl42−浓度为c mol·L−1,Cl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用含a、b、c的字母表示)。
③将c1 mol·L−1CuCl2溶液和c2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中c(Cl)与温度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简述温度高于T1 K时,随着温度升高,c(Cl)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

④用惰性电极电解浓度较大CuCl2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当电解到一定程度,阴极附近出现蓝色Cu(OH)2絮状物。常温下,经测定阴极附近溶液的pH=m,
此时阴极附近c(Cu2+)=___________ mol·L−1(已知:Cu(OH)2Ksp=2.2×10−20)。
2.
以苯和乙炔为原料合成化工原料H的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____________,E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苯和甲醛反应生成A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B和C反应生成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G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的亚甲基(—CH2—)的一个H被Br再取代生成I(),含有苯环的I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种(不含I),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1: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5)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以乙炔和必要试剂合成环丙烷的路线。写出合成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氧化镍为绿色粉末状固体,可用作搪瓷的密着剂和着色剂,陶瓷和玻璃的颜料。也可用作电子元件材料、催化剂和蓄电池材料。工业上可通过下列两种方法制取
NiCO3NiO+CO2↑    Ni(NO3)2·6H2O NiO+2HNO3+4H2O。
回答下列问题
(1)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其价电子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个反应涉及的非金属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为_________。其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是__________。
(3)上述两个反应生成的非金属氧化物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NO3-离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其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
(5)氧化镍晶体结构与氯化钠相似,其晶胞结构如下图,结构中氧离子采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镍离子的堆积方式是______________。

(6)纳米材料的表面原子占总原子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假设某氧化镍纳米粒子的形状为立方体,其边长是氧化镍晶胞(如右图)的5倍,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原子与总原子数的比为__________。
4.
碱式次氯酸镁[Mg2ClO(OH)3•H2O]微溶于水,不潮解,相对稳定,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无机抗菌剂,以菱镁矿(MgCO3,含少量FeCO3)为主要原料制备碱式次氯酸镁的工业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菱镁矿“酸溶”时,为了提高溶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2)H2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pH”时加入的试剂X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时NaOH溶液需最后加入且不能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酸性溶液中碱式次氯酸镁具有杀菌、漂白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如果以单位质量的消毒剂所得到的电子数来表示消毒效率,碱式次氯酸镁的消毒效率是Cl2的消毒效率的_______倍(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单选题(共5题)

5.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甲装置制取氨气
B.用乙装置测定醋酸浓度
C.用丙装置采集到的压强数据判断铁钉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
D.用丁装置验证酸性:硝酸>碳酸>苯酚
6.
铁碳微电解技术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一种工艺,装置如右图。若上端开口关闭,可得到强还原性的H·(氢原子);若上端开口打开,并鼓入空气,可得到强氧化性的·OH(羟基自由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是否鼓入空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Fe-3e-= Fe3+
B.鼓入空气时,每生成1mol·OH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
C.不鼓入空气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 + e- = H·
D.处理含有C2O42-的污水时,上端开口应关闭
7.
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式为C10H20O,它是环己醇的同系物
B.X分子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三种
C.X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在一定条件下,X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8.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油脂、糖类、蛋白质中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
B.“从沙滩到用户”,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C.纯碱可用于制造玻璃,也可用于除去物品表面油污
D.废旧电池必须回收,主要目的是回收其中的金属
9.
X、Y、Z、M、Q、R皆为前20号元素,其原子半径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Z与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
B.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酸、碱或盐
C.简单离子半径:M > Y > Q
D.电解RM2水溶液可得到R单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